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但谈及死亡,大家往往有所避讳。殡葬行业从业人员,被称作死亡的“摆渡人”,他们用爱守护逝者最后的尊严。他们的从业之路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如何让逝者在生命的终点更有尊严地离去?如何处理这份特殊职业带来的负面情绪?今年清明节前夕,记者走近殡葬工作者,透过生与死这枚棱镜,了解他们五味杂陈的职业经历。
遗体防腐妆容师:
留住逝者美丽的容颜
庄严稳重、不苟言笑,这是范伟房采访时留给记者最真切的感受。广州市增城区殡仪馆地处偏僻、幽静的山脚,四周环境寂静、肃穆,23年的工作经历塑造了作为遗体防腐妆容师范伟房如今的品行。
范伟房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林婷玉/摄
回忆往昔,范伟房称自己最初的从业理想深受父亲的影响。“我读书的时候,在增城区殡仪馆工作的父亲就非常忙碌,周末也经常看不到他。那时候,单位人少,他既要负责接运遗体,还要负责火化。”
1999年,在殡葬这一行干了30多年的老父亲退休了。或许是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范伟房对殡葬行业有很深的了解,在他看来,这是一份高尚的职业。翌年,范伟房“子承父业”,也成为了一名殡仪馆的员工。随后,他先后从事过收殓工、驾驶员和火化工等工作。
2008年,范伟房被调到出殡部,成为一名遗体防腐妆容师,主要负责遗体整容、化妆、防腐、清洗、穿衣等工作。他说:“遗体整容修复是一项‘含金量’很高的技术性工作,自己当时可以说是一名‘门外汉’。我就主动向师傅、前辈请教学习,到广州殡葬服务中心等地参加学习培训,多看一些书籍,慢慢将理论化为实践,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
这些年,范伟房一直怀着敬畏的心,发挥自己的工作特长,让每一位逝者都带着尊严和美丽离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增城区殡仪馆接到一位遭交通事故殒命的小伙。由于遭猛烈撞击,遗体早已面目全非。按照逝者亲属要求,范伟房和同事需要对遗体整容修复,这也是增城区殡仪馆有史以来接受整容任务难度最大的一次。
以往的普通整容修复仅需半个多小时,但想到一直在工作室苦苦等候的亲属,范伟房坚守在岗位上七八个小时,用娴熟的技艺和满腔的热情依据逝者生前的照片修补,使逝者的面容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修复。
当修复的遗体推出工作室外时,等待许久的逝者父亲看到儿子的面容后,“扑通”一声给工作人员跪下感谢。“我们在场的工作人员当时看到了都很感动,眼眶都红了。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留住逝者美丽的容颜,让家属得到心灵的慰藉。”范伟房表示。
“死与生一样,同属于人生中两个最重要的节点,我们从事的是一份高尚的职业,无须回避。我们这份职业现在也越来越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了。”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职业的尊重,也成为范伟房多年来坚守岗位的信念。
殡仪服务员:
重视每一场告别仪式
90后刘小庆是来自广州市花都区殡仪馆的殡仪服务员。从2014年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服务专业后,她在这个岗位上服务了9年。
入行前,彼时还在老家湖南一农村就读高中时,刘小庆看了一部电影《入殓师》,才知道有一种职业叫“殡葬行业”,有一礼仪叫“葬礼”,带着这份好奇,高中毕业后她选择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殡仪服务专业”。
刘小庆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林婷玉/摄
“刚接触这个专业的时候觉得有点神秘甚至是恐惧。”刘小庆坦言,但是通过大学的专业学习及在校期间利用寒暑假期间在长沙、云南、江苏、四川等殡仪馆实习,真正深入一线工作后,看着逝者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刘小庆就逐渐从心底尊崇这个职业,“我觉得正因为有了‘殡葬人’的无私付出,才让生离死别变得舒缓和柔美。”
“请默哀、请朗诵、请瞻仰遗容……”告别会主持是刘小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又被称为“司仪”,这也是整个殡葬策划中最重要的环节。司仪用专业的用语和庄重的语调,把大家带动到告别仪式当中,营造一种安静庄重的氛围。
“我很重视每一场告别仪式,因为每一场告别仪式不仅仅是生者与逝者最后道别的程序,更是让生者得以宣泄表达内心悲伤的最好方式,这种仪式感也会让生者得到慰藉。”作为司仪,刘小庆主持了无数场告别仪式,但是有一场告别仪式一直让她难以忘记。
这场告别仪式是为一个中年教授举行的,告别仪式中没有悼词也没有答谢词,但是有一封很长很长的信,这封信是逝者的妻子写的。本来逝者的妻子要求自己读,但是在仪式开始前她已经伤心到无法诉说,所以刘小庆就代她读了这一封信。这封信讲述了他们从相识到相爱、从结婚后异地工作到后来分配到一起工作这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读到最后,在场的所有亲友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不是因为被她读到感动,而是因为这封信的内容着实地敲击着人心。“这也是我读过最美的信。”刘小庆说。
刚任职殡仪馆时,刘小庆父母也不是很赞同她从事这个行业,觉得名声不好听,而且离家也远。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她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这份行业,“我觉得只要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从此‘让逝者安心,让生者慰藉’也成了我此生的初心和奋斗目标。”
遗体接运工:
护航人生“最后一公里”
接听调度电话、快速发车前往、搬送上车接运……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待命,这是广州市番禺区殡仪馆业务部组长徐帅12年来接运遗体工作的日常。
2010年,年仅21岁的徐帅经朋友介绍来到殡仪馆外勤部工作,主要负责遗体接运工作。“那时候年轻,对社会的认识比较懵懂,凭着一股热情就选择参加了这个行业,觉得可以把工作干好。”
徐帅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林婷玉/摄
起初,母亲非常难以理解徐帅的选择,加上遗体接运工作需要两班倒,遇上夜班总难免让他感到恐惧。但随着对工作的深入了解,徐帅越来越感觉到遗体接运工作在整个殡葬服务流程中的重要性。
殡葬行业有句行话叫:让逝者安心,使生者慰藉。作为遗体接运工,徐帅是最先面对逝者家属的工作人员。彼时,很多家属往往手足无措,徐帅要做的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答疑解惑,取得家属的信任,在殡仪馆和家属之间搭建起桥梁纽带的作用。
由于工作场合要遇见各种生离死别,徐帅坦言,遗体接运工其实常常处在很压抑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时刻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徐帅向记者表示:“我们是驾驶殡仪车来的,需要接送的是遗体,逝者家属这时的情绪都很悲痛,但我们又不能像其他职业一样提倡微笑服务。因此我们只能用温情服务对待不同的逝者家属。”
即便多年来早已见惯了生老病死,徐帅却深感自己变得更加敬畏生命,能和逝者家属共情。这些年,徐帅接触了形形色色的遗体,令他感触最深的还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每看着百年归老的送别现场,生者对至亲至爱的人流露的懊悔和泪水,他也会有发自内心的悲伤。“随着年纪渐长,自己作为殡葬行业者会更加地尊重人、敬畏生命,我们就是逝者最后尊严的守护者。”徐帅表示,如今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能得到家人的理解。
2022年,徐帅在番禺区殡仪馆调任至业务部担任组长。对于将来,徐帅说:“我们殡葬行业从业者其实都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干,为人民服务。未来,我还会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公墓管理员:
新时代陵园的守护人
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占地19万平方米,拥有21个墓区,绿化面积达到87%。不仅安葬着功勋卓越的功臣,还有我国各个时期牺牲的烈士、知名人士。
于虹霞2010年入行,目前在银河烈士陵园业务三部主要负责园区卫生绿化和后勤保障工作。无论任何时候走进陵园,道路都干净通畅,松翠苍劲林立,环境整洁肃穆。于虹霞也因此被大家誉为烈士陵园的“美容师”。
于虹霞 南方工报张显忠/摄
为了让陵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庄严肃穆,于虹霞克服生活和技术困难,对陵园绿化进行了整体规划,组织进行绿植景观改造,从选种、培植、移栽到日常养护,她都亲自动手,让陵园内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园区面貌得到较大提升。为配合开展生态安葬,她完成了花坛葬区绿植的换种补种,植物生长绿意盎然,形成了陵园一道亮丽的风景。于虹霞告诉记者,对于烈士、知名人士的陵墓附近的植物,主要以松柏为主,取坚强不屈、庄重肃穆、傲骨峥嵘之意。向秀丽、萧红等陵墓经常有人慕名来拜祭,献出的花束会保留一天再清理。
于虹霞还和同事们定期打扫门庭、擦拭墓碑、清扫落叶、修剪花草,哪些植物什么时候浇水、施肥、修剪、打药,她都了如指掌,园内的一草一木一花无不凝聚着她的汗水和心血。
从管理科到政工部,再到业务三部,无论岗位怎么调整,但对烈士的无限敬仰永不改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十多年如一日,守护着陵园里的一草一木,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这片特殊的土地。每当听到人们说起“陵园变美了”的时候,于虹霞心里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行业观察
加强殡葬行业专业人才培养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个遥寄思念、告慰故人的传统节日,还有一群殡葬从业人员,他们勤劳肯干、吃苦耐劳,用温情与细心守护逝者生命终点的最后一程,用柔情和专业抚慰着生者的悲痛,让殡葬服务更有温度。
据统计,目前广州市殡仪馆、墓园、公益性骨灰存放单位共有从业人员约2000名,其他社会机构开展殡仪服务的从业人员有500多人。然而,因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给殡葬行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据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殡葬行业目前存在一定的人才招募和储备的困难,像制冷工程岗位、防腐妆容岗位、火化司炉等殡葬专业性强的人才就比较紧缺。在社会普遍印象里,大家还停留在“殡葬是一个技术水平并不高的行业”。
为破解行业专业人才培育发展痛点,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广州着力编制殡葬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特定的专项培训。岗前培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其中的实操培训通过发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让新进职工尽快熟悉业务工作,掌握与本岗位相适应的业务知识能力。
2022年年底,教育部公布《2022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补清单》,将现代殡葬管理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专业增补清单中。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这对于整个殡葬行业来说是重要的里程碑,也侧面反映了社会大众对殡葬的认知有所转变。相信在各方的努力引导下,当社会大众能够理性、成熟对待殡葬和殡葬行业,殡葬专业人才就会涌流而出,而我们的难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广州举办了首届全市殡葬职业技能竞赛。该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举办职业技能比赛,达到以练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不断磨炼、提升殡葬职工的技能水平,搭建拓宽视野、展示才能的平台,为各殡仪服务单位选拔优质人才提供保障。
(据南方工报消息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林婷玉 誉建业)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