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原标题:八十年追思 十四载守护 太原老党员张圪达担当有为护英魂

《古交市志》记载,1941年秋,在古交市镇城底镇南岩村(时属交城县),决死二纵队的一支队伍与日(伪)军遭遇,并发生激战,8名战士壮烈牺牲。战毕,迫于当时的特殊状况,南岩村的乡亲们顾不得整理烈士遗容,匆匆将他们安葬于村外上岩峁的一处隐秘地……

斗转星移,一晃80多年,时间并未冲刷掉乡亲们对英烈的怀念,每逢清明等时节,总有人在烈士坟冢附近祭拜。然而,8名英烈长眠的地方一直没有明显标志,坡陡路险甚至难以到达跟前。事情在2009年开始有了改变,退休教师张圪达先后拿出自己的10多万元退休金护墓修墓,直至今日。最近,77岁的他以“诚实守信”入选2022年下半年“太原好人”。

伫立在烈士墓前,张圪达老人陷入沉思。

一场英勇的战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故事被封尘,但总有些人和事不能忘怀。3月24日,在张圪达指引下,记者来到南岩村一处破败的院落。他说,这就是当年烈士战斗牺牲的地方……

在张圪达的影响下,他的大儿子张亮通经常查阅古交抗战历史资料,对那段历史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1940年底,抗战相持阶段,约2.5万日军兵分31路,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其间,日军几乎窜遍晋绥八分区的大小村庄,寻找抗日军队指挥机关和主力部队,每到一处还要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

1941年秋,古交据点的日(伪)军出发,去往镇城底方向。恰巧,决死二纵队两个排共计73人,由现在的马兰镇南家山村方向来到镇城底镇南岩村,在此休整。农历八月十八,双方遭遇,激烈的战斗从上午持续至下午。战斗中,8名英勇的战士壮烈牺牲。 

张亮通表示,是这些战士们保护了南岩村的乡亲,否则,敌人还不知要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鉴于当时严峻的形势,乡亲们尽管心情沉痛,但不敢长时间收留牺牲战士的遗体,来不及整理遗容,匆忙将他们合葬在村外上岩峁一处比较隐蔽的沟坡内。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时光的长河不断冲刷着人们的记忆,一些人,一些事,都悄然走进了历史。

当年烈士牺牲时的房屋依旧存在。

一个庄重的决定

“再不护烈士墓地,再不讲抗日故事,那场战斗、那些英烈或许被永远遗忘。”这是张圪达,一位5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最初的想法。2009年,从古交九中退休的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在南岩村牺牲的烈士有一个像样的墓地。

“原先烈士们的坟冢在一处低洼地,荆棘丛生甚至无路可达,人们想祭奠烈士也不容易,我爸就一根筋地出钱出力修缮。”张亮通告诉记者,在他父亲带动下,全家人投身其中,先是找到烈士准确掩埋点为烈士修墓立碑,后来再修整拓宽周边杂草丛生的黄土坡,一铁锹一铁锹地铲土,一块砖一块砖地铺路,后来,政府支持修好了通往烈士墓的水泥路。为彻底改造烈士墓周边环境,张圪达还自费购回树苗,陆续种下1000余株松树。

为烈士们修建陵园,成为张圪达最大的目标。多年来,他奔走于古交市各相关部门,不断反映情况,希望烈士墓能够得到更好保护。2012年,民政部发布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性保护管理办法,这给南岩村烈士墓修缮带来利好消息。2013年10月,古交市民政局、镇城底镇政府以此为契机,为烈士们建造了一座墓,并以古交市人民政府的名义立起了纪念碑。

心系烈士墓,不忘初心时。张圪达持续致力于墓地的完善改造,2019年11月,为加固墓区,他自掏腰包2万余元在烈士墓周围打了两道钢筋混凝土梁。2020年10月,正在古交施工的福建路港集团有限公司的郭总听到张圪达的故事后,为他的举动所感染,主动为墓地设计加固方案,采用网状钢筋混凝土梁和现浇面结构施工,完成10余万元的建筑工程,使墓区地面结构融为一体,在烈士墓周边抹出一大片平整的水泥地面,扩大了墓区面积。一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绿化率达97%的烈士墓区呈现在人们眼前。

如今的镇城底镇南岩村上岩峁烈士墓区周边环境清幽,松树挺拔,这是张圪达多年努力的结果。

“前后14年,花费10多万元,烈士墓环境大有改观,但我爸心里还是放心不下,每到大雨过后,他必定要上去看看,一年能跑20多趟。”张亮通说,烈士墓背靠黄土坡,凡有降雨,他父亲就担心墓地上方黄土坍塌,周边聚水危及墓地。即便近年居住在古交市区,有时惦记起烈士墓,他甚至花100多元租车回村。

张圪达在清理烈士墓前的杂物。

一次遗憾的寻访

出生在1946年的张圪达,与8位英烈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是“擦肩而过”,但他同村的本家哥哥张起明是那场战斗的见证者,当年15岁的张起明,还与村民们一起亲手掩埋了烈士的遗体。几十年来,张起明经常提起这段难忘的历史。

张圪达在护墓修墓的同时,还一直想弄清楚8位烈士的真实身份,希望英烈能魂归故里。张圪达在家人的协助下,查阅了大量资料,不断调查求证,希望能核实清楚烈士的身份信息,送他们“回家”。

2018年,张圪达打听到一位曾经参加过南岩村战斗的战士,后来成了南下干部,居住在湖南衡阳某干休所。闻听此消息,张圪达没有告诉儿女,悄悄联系那位南下干部在古交岔口乡的亲属,一行3人踏上了南下的火车。一路颠簸,他无心赏风景,吃喝很简单,一心就想找到那位知情人。然而,并未如愿,张圪达心中难免遗憾。

“既然烈士们已在南岩长眠80多年,南岩就是他们的‘家’。”张圪达说,“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保护了村民,我们这些后人就是他们的‘亲人’。”

清明节前,张圪达与大儿子张亮通上山为烈士扫墓。

一生不变的承诺

清明时节倍思亲。这几天,张圪达早早计划着上一趟山,为烈士们扫墓。

从古交市区出发,驱车50多分钟到达南岩村,老远就能看到一处山坳里的半圆球形坟冢,那里是上岩峁——8位烈士长眠的地方。

“爸,您慢点儿走。”去往烈士墓必经一段下坡路,张圪达手捧花篮,快步走在最前面,张亮通一边提醒着,一边加紧脚步追上去。“只要说来墓地,我爸的劲头就特足。”张亮通说。

轻放花篮,在烈士墓前深鞠三躬。“我又来看你们啦!”老人嘴里念叨着,双腿跪地,徒手将墓碑前的杂物逐一清理,又起身拿起扫帚,把周围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之后,伫立墓前,长久凝思,老人似在告慰英灵,又似与烈士们“隔空对话”。

返回的路上,张圪达以坚定的语气表示,为烈士守墓护墓的事情,只要活着他就将继续下去,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乡野山冢久芜秽,一片丹心护英魂。张圪达义务修缮烈士墓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时常被老人的义举感动,我们也将全力支持,让英烈精神永流传。”采访中,古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按照古交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烈士墓进行更加充分地保护,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责任编辑:尹文卓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小明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