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追思”

原标题:他为国家做出了“争气机”(主题)

——追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副题)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通讯员 郑历惠

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几代人的期盼和梦想!

20世纪90年代初,预警机研究在我国还是一项空白。要捍卫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以及47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疆域,研制预警机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当务之急。

“我们不但要研制出预警机,还要研制出世界领先的预警机!”一位雷达科研工作者誓言铿锵。

他就是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今天,在他身后的天空中,一架架性能卓越的国产预警机正盘旋、凝望、守卫着他挚爱的神州热土。

一生打磨一件事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一架“背”着大蘑菇的飞机,作为空中编队的排头兵引领着庞大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观礼台上,时年71岁的王小谟激动地拉着身边人的衣服,指着飞机喊:“看,这是我们搞的。”话没说完,眼里早已含着泪水。这架首次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奇怪飞机”就是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空警2000预警机。

时间回到1938年,王小谟出生于上海金山一个爱国军官家庭。小时候的他喜欢听京剧,但家里根本负担不起买收音机的费用,他就用积攒了几个月的早点钱,买了一块矿石、一根铜丝、一个耳机,再拿一根铁丝当天线。一番鼓捣后,组装起来的东西竟然能发声。“当梅兰芳的戏从耳机里流出,我兴奋得一宿没睡,对无线电波好感顿生。”王小谟回忆说,“最后上大学时,我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的无线电专业。”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1961年,从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毕业的王小谟进入国防部原第十研究院,成为一名“穿军装”的科研工作者。几年后,因为能力突出,他承担起一项重要的任务——研制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三坐标雷达。“在当时这可是一项赶英超美的项目。”王小谟颇为自豪。

经过13年的风雨洗礼,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横空出世,该雷达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称作“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我国因此一举进入三坐标雷达技术世界先进行列,防空雷达实现了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跨越。1985年,这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为给国家争口气

20世纪80年代,在雷达科研一线奋战几十年的王小谟,义无反顾投身到我国预警机研制事业中。为加快预警机研制,当时的中国探索开展对外合作,王小谟任项目中方技术总负责人。他不顾外方施予的压力,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这在当时尚无成功先例。当时就有人质疑:“老母鸡上天,能不能变老鹰?”但王小谟丝毫不为所动。同时,他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

“一定要争口气!”他跟上级领导立下军令状:做不出来,就提头来见!在合作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中国预警机事业就要被扼杀在摇篮里时,王小谟积极向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建议,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

彼时,预警机自主研制在中国是第一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印象中的预警机,是一种机身上装着巨大圆盘状雷达天线的大型飞机。“就那个大蘑菇,以前别说造,就是从国外买回来自己装到飞机上去都难。”王小谟说。

面对困难和压力,王小谟和他的团队毫不退缩,誓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机”。“你要问我搞预警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争口气’这个口号。”王小谟说。

预警机试飞条件艰苦,而且会有生命危险。在大戈壁上的试飞现场,夏日骄阳似火,把漫天黄沙烤得热气腾腾,预警机封闭的机舱内,温度达到了40多摄氏度,在里面工作就像是在蒸“桑拿”;到了冬天则滴水成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即使裹皮大衣也瑟瑟发抖。“每次下机后耳朵都不停地轰鸣,两三个小时听不清声音”,但王小谟经常一上机就是4个多小时,晚上经常加班到凌晨,一工作就是整整两个多月。

2001年,空警2000正式批复立项,国内自主研制预警机打破种种疑虑迈出了第一步。而当年王小谟坚持的中方主导、同步研制,也在此时显现出其预见性。在同步研制进程中,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国内科研生产条件进行了技术改造,中国人距离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预警机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近。

最终,王小谟带领研制团队突破了预警雷达研制最为关键的“两高一低”技术,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测试暗室和亚洲最大的热压罐。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我国的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国产预警机的梦想在这一代人身上,成了现实。

把人才培养传承下去

“人的一生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机遇,遇到小谟院士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感慨地说。多年前,时任中国电科第38所所长的王小谟求贤若渴,一举花了40万元到中国科技大学招录培养7名定向生,陆军因成绩优异被幸运选上。

也是在空警2000正式批复立项那年,关键时刻,63岁的王小谟却选择后退一步,主动提出自己不再担任空警2000任务系统的总设计师。为确保预警机事业薪火相传,他提议陆军来担任。而他自己则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制定出口型预警机方案上去。

当时空警2000、空警200都已正式立项实施,好不容易储备培养的预警机研制人才都已投入其中,分身乏术,早已无人可用,王小谟却另辟蹊径,自己出任总负责人,又找来一些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和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拉起一支“老头加娃娃兵”的出口型预警机研制队伍。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按照王老师的总结,‘不是不管,不能全管’。因为他心里有底,能够准确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预案。”曹晨说。

2022年5月,王小谟领衔的院士实验室在电科院正式成立,这个实验室瞄准网信时代新机遇,旨在突破预警机事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发现、培养、积聚高素质人才。

在他和一代代“预警机人”的推动下,国产预警机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既服务于国内,也出口国际市场。他研制的预警机和他培养的人才已形成谱系,铸盾长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作为科研人,王小谟研制出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三坐标雷达,所制造的国产预警机领先美国,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作为老师,他设立基金、培养人才、改良预警机内部环境,带出了一支领军人才队伍,打造了“国产预警机事业的中流砥柱”。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他来时,中原大地还在遭受战火的凌虐;他走时,身后的祖国早已欣欣向荣。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