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今年49岁的汪双玲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司机”,只不过她驾驶的是压路机。她是镇江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唯一的一名女性压路机驾驶员。26年驾龄的汪双玲,练就了令同事们赞叹的过硬技术。这位“马路天使”目前是机驾班里最资深的司机。她先后荣获住建系统劳动模范、全省住建系统巾帼示范标兵等荣誉。提到荣誉,她总是淡淡一笑。她更在意的是让马路上的“补丁”既结实耐用又自然美观,所以她始终像使用绣花针那样灵巧地操控压路机,抚平一条条道路上的“创伤”。

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慈寿路的一处施工现场,汪双玲正驾驶着重达十几吨的压路机,在热气腾腾的沥青路面上作业。沥青散发出的热气特别显眼,加上一股刺鼻的怪味,过往的路人经过这里都加快了速度。汪双玲十分镇定地坐在高高的驾驶室里,严肃认真地看着前后的路面,只是她那一米六左右纤秀的身形,与十几吨重的“庞然大物”,看上去似乎很不相称。

是什么促使她选择开压路机的?汪双玲说,她的师傅曾经也是市政设施处的女压路机司机,师傅对这份工作的认真执着深深地感染了她。1997年,刚刚开上压路机的汪双玲,对这份工作有一股新鲜感也充满了热情,可时间一久她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枯燥。掌握一门技术,才能在单位站稳脚跟,于是她比男同志多付出三分的汗水、五分的勇气、十分的毅力与十二分的艰辛,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各种型号的压路机操作技术,顺利考取了操作资格证书。

坐在1平方米不到的驾驶室里,右手操纵着方向盘,左手紧握着操纵杆,让十几吨重的压路机“听话”地紧贴着马路边缘,压出平整紧实的路面,这对操作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特别是靠近路牙切边时,必须准确无误,切少了会有缝隙,多了会损伤路牙。汪双玲说,完成这一系列技术动作,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还要克服工作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前的老式压路机,驾驶室比较小,坐在里面很难活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对腰和颈椎都不好。现在很多机器改成敞篷式,空间大了不少,但夏天又很晒,工作的时候也比较辛苦。”

“别看汪双玲是位女同志,她的技术却是我们这里一流的,一些男同志都比不上,不得不让人佩服。”市政养护一所机驾班班长孙建峰说。

党员就该带头干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汪双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早晨,她提前半小时上班,进行常规检查,加油加水,确保机械不带病工作,然后再将压路机开往养护施工现场。每天在其他工友完成最后一片沥青摊铺下班后,汪双玲才能开始驾驶压路机碾压,完工后还要把压路机停靠到指定的停车点。

道路维修养护工作的特殊性,注定了压路机驾驶员要面对“冬冷夏热”的工作环境。夏天气温比较高,沥青摊铺时,地面温度达到140摄氏度,驾驶室的温度通常有40摄氏度以上,即使静坐在驾驶室里,全身也会被汗水浸湿,沥青散发出的刺鼻气味更是让人难以忍受。冬天工作时,由于压路机没有后视镜,两边的窗户必须开着,方便前后观察,人坐在上面不仅寒风刺骨,还要操作机器以保证压路机精确作业,手上长冻疮是常有的事。

压路机驾驶员除了工作环境艰辛,工作时间也不固定。为了避开交通高峰,有时不得不在深夜施工,遇到紧急抢修任务时,经常会干通宵,连续几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对于工作中的这些辛苦,汪双玲常用“习惯了”三个字来形容,“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遇到困难要坚持,把普通的工作做好才能不普通。”

团队更应传帮带

2015年以来,随着设施养护量的增加,单位添置了一批新设备,对机械操作人员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一批资深驾驶师傅陆续退休,急需将路面沥青摊铺人员逐步培养成机械操作人员。汪双玲挺身而出,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出了一批优秀的机械操作手。

“我刚上班的时候,师傅经常说,除了要具备驾驶特种机械的资质,工作中更要胆大心细。”徒弟王志朝说,“师傅总是提醒我们,抵达施工现场后,车辆上方是否有线缆、施工路段是否有障碍物、地面承载能力是否符合作业要求、视线盲区是否有人员走动,这些都是需要驾驶员权衡考量的因素。”

在汪双玲的带领下,市政设施管理处成立了“马路医生·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这是一个巾帼领衔、藏龙卧虎的优秀团队,王志朝被评为镇江市青年岗位能手,高原成为“一刀准”式的铣刨机操作能手,成烨成为摊铺机操作能手,唐濛、崔峻、戴亮等汪双玲的徒弟们都已经能独当一面。

(据江苏工人报消息 通讯员 丁毅 佘天恒 江苏工人报记者 范翊)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八项行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在何处?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