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会锐地带丨进完实验室进车间,小伙如何继续“超车”?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张永鹏 张国亮 李欣蔓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之举,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申展,不仅把科研做到车间里,还与团队创办了一家新能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在关键技术买不来也等不来的情况下,企业发展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面对生产过程中卡脖子的技术问题,申展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杨华勇进行了一场对话。
上午在实验室,下午进车间
“论文”有多少种写法?
申展是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也是一家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企业正聚焦甲醇制氢催化剂的国产化替代。
申展介绍,这项技术一旦实现突破、大规模使用,不仅可以为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一定保障,也让未来新能源车不再依靠外部能源有了可能。
申展的公司在浙江绍兴的一座科创园里,园区内有很多和新能源领域相关的公司,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得以显现。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公司找到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合力解决很多后续问题,将研究、生产等方面工作更好地对接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杨华勇认为,一座城市的经开区、高新区里,往往聚合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一些“隐形冠军”企业。中小企业集聚区的作用在于赋能,在这里,科创企业更容易开发新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改变企业的状态和产品的形态,进而对行业逐步产生影响。
关键技术买不来也等不来
弯道如何超车?
20多年前,我国使用的盾构机一直依赖国外进口。2008年,杨华勇带领团队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盾构,并在天津地铁施工项目中成功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盾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在创新之路上不断掘进的国产盾构机,也给后来的创业者以启发。申展希望在三到五年之内,其公司可以成为国内高端甲醇制氢催化剂的主要供应商,完成高端催化剂的国产化替代。他梦想着自己公司研制的催化剂,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杨华勇说,做替代可以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是“人无我有”,其次是“人有我优”,最后实现产品引领。成为“替代”的必备要素包括:稳定性、可靠性是否达标?废品率如何?售后服务怎么做?
杨华勇建议,要实现目标,需要跟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各个岗位,不同背景的人合作。更重要的是,研发得持续做下去,久久为功,方能达成“跟跑—并跑—领跑”的飞跃。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