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问计民生”

原标题:做好美育工作 培养时代新人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早春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工业路第二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在琅琅读书声中拉开序幕。教师导读、同伴领读、反复诵读,学生们感受着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感悟着字里行间涌动的千古情怀。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小学生陈来索巴的新学期是从“认识三江源”的游戏开始的。几块蓝色和白色的布代表河流,几个矿泉水瓶代表废弃垃圾……简单的游戏过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深深刻在孩子们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充分认识青少年美育的作用,做好美育工作,培养时代新人,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2月28日,学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风小学非遗工坊欣赏剪纸作品。新华社发

发挥美育的独特作用

民间版画“无锡纸马”走进无锡小学课堂;赣剧、采茶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育课程成为江西省中小学生课表上的多元选择……近年来,青少年美育得到社会高度关注,学校美育工作迈上新台阶,社会美育资源日益丰富,家庭美育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

“美育是塑造青少年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的综合教育,对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意志发展起着全面促进作用。同时,美育的功能和价值还在于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为文化强国建设筑牢根基。”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代表这样看待青少年美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委员认为,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美育,要充分发挥美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他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美育是不分学科、贯穿学习全过程的素质教育,可以与学科教育相辅相成,激活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助力青少年在未来不同学科领域创新创造,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美育不等于艺术学习

因为逼迫孩子考级、闯关,“学了一门艺术,恨了一门艺术”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现象违背了美育的实质和内涵。”刘希娅代表认为,这反映出当前部分家长对青少年美育认识的误区——将美育窄化为艺术技能、艺术学科学习。

“部分家长认为‘给孩子报艺术培训班就是重视美育’,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适合,盲目跟风。部分艺术类培训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把艺术培训和考级考证挂钩,导致学生陷入频繁参加艺术表演比赛的‘怪圈’中,而对真正陶冶艺术情操的展览、音乐会、戏剧等却不感兴趣。”刘希娅代表指出,“美育是关于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艺术学科只是美育的载体和实践方式之一。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

2月20日,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广饶路小学的学生戴着手工制作的龙头做游戏。王海滨摄/光明图片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邬成香代表也认可这样的观点:“如果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孩子画得像不像,弹琴的指法、节奏对不对,而忽略引导孩子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忽略感受和欣赏其中的美,忽略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之中,那只能是舍本逐末,学到了技巧,而审美素养并没有得到提升。”

美育要从“教学模式”转向“终身模式”

如何让青少年美育从“兴趣班”转向“美育班”,从“教学模式”转向“终身模式”?

在学校层面,刘希娅代表认为,要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形成科学的美育意识,避免将美育窄化为艺术学科教育、艺术技能训练,同时要五育并举,全面育美。二是开设丰富的美育课程,以艺术学科为载体,配足配齐艺术专业教师、设施设备,保障艺术课程开足开齐开好;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促进学生挖掘艺术潜能、提升艺术素养。三是建立多元的美育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对学生在学校各项美育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等进行全过程评价。

邬成香代表则给家长提出了建议:“家长要避免把美育功利化,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美育项目。同时,树立‘家庭是美育的第一课堂’理念,让孩子爱学习、爱劳动、爱生活,在点滴小事中陶冶性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在社会层面,如各级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音乐厅、戏院剧场等公共文化机构,都是社会美育的重要平台。要让青少年养成观展、看剧的习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自己的校园美术馆、音乐厅等美育场所,形成学校美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共同发展。”吴为山委员呼吁,“还要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方式和新渠道来创造美、传播美,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用青少年喜欢且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经典艺术。”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八项行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在何处?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