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心跳的“铅衣天使”
3月6日,马娜准备穿铅衣为患者手术。
穿上铅衣、戴好铅帽、系紧铅围脖……被患者称为“铅衣天使”的马娜和她的同事每天都是这样在介入手术室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
今年59岁的马娜是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她所在的心内科有一半以上都是女医生。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从医近40年的马娜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
由于心内科所开展的介入治疗需要在造影机放射出X光射线的手术室里完成,为了尽量减少辐射所带来的伤害,马娜和同事们进入手术室前都需要穿戴20多斤重的铅制防护服,来“阻隔”射线;有时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每次做完手术褪下厚重的铅衣,整个后背都会湿透。
在马娜看来,每台介入手术都像是“负重绣花”,心内科介入手术医生就是那个与射线共舞、在心脏绣花的人。“铅衣虽然重,但是医生肩上的责任更重。当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换来患者的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马娜说。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3月6日,马娜(右)和同事穿上铅衣准备手术。
穿上铅衣、戴好铅帽、系紧铅围脖……被患者称为“铅衣天使”的马娜和她的同事每天都是这样在介入手术室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
今年59岁的马娜是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她所在的心内科有一半以上都是女医生。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从医近40年的马娜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
由于心内科所开展的介入治疗需要在造影机放射出X光射线的手术室里完成,为了尽量减少辐射所带来的伤害,马娜和同事们进入手术室前都需要穿戴20多斤重的铅制防护服,来“阻隔”射线;有时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每次做完手术褪下厚重的铅衣,整个后背都会湿透。
在马娜看来,每台介入手术都像是“负重绣花”,心内科介入手术医生就是那个与射线共舞、在心脏绣花的人。“铅衣虽然重,但是医生肩上的责任更重。当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换来患者的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马娜说。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3月6日,穿上铅衣的马娜(左一)和同事准备进入手术室。
穿上铅衣、戴好铅帽、系紧铅围脖……被患者称为“铅衣天使”的马娜和她的同事每天都是这样在介入手术室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
今年59岁的马娜是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她所在的心内科有一半以上都是女医生。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从医近40年的马娜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
由于心内科所开展的介入治疗需要在造影机放射出X光射线的手术室里完成,为了尽量减少辐射所带来的伤害,马娜和同事们进入手术室前都需要穿戴20多斤重的铅制防护服,来“阻隔”射线;有时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每次做完手术褪下厚重的铅衣,整个后背都会湿透。
在马娜看来,每台介入手术都像是“负重绣花”,心内科介入手术医生就是那个与射线共舞、在心脏绣花的人。“铅衣虽然重,但是医生肩上的责任更重。当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换来患者的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马娜说。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3月6日,马娜(右一)和同事交流患者情况。
穿上铅衣、戴好铅帽、系紧铅围脖……被患者称为“铅衣天使”的马娜和她的同事每天都是这样在介入手术室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
今年59岁的马娜是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她所在的心内科有一半以上都是女医生。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从医近40年的马娜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
由于心内科所开展的介入治疗需要在造影机放射出X光射线的手术室里完成,为了尽量减少辐射所带来的伤害,马娜和同事们进入手术室前都需要穿戴20多斤重的铅制防护服,来“阻隔”射线;有时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每次做完手术褪下厚重的铅衣,整个后背都会湿透。
在马娜看来,每台介入手术都像是“负重绣花”,心内科介入手术医生就是那个与射线共舞、在心脏绣花的人。“铅衣虽然重,但是医生肩上的责任更重。当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换来患者的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马娜说。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3月7日,马娜(左一)和同事交流患者病情。
穿上铅衣、戴好铅帽、系紧铅围脖……被患者称为“铅衣天使”的马娜和她的同事每天都是这样在介入手术室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
今年59岁的马娜是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她所在的心内科有一半以上都是女医生。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从医近40年的马娜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
由于心内科所开展的介入治疗需要在造影机放射出X光射线的手术室里完成,为了尽量减少辐射所带来的伤害,马娜和同事们进入手术室前都需要穿戴20多斤重的铅制防护服,来“阻隔”射线;有时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每次做完手术褪下厚重的铅衣,整个后背都会湿透。
在马娜看来,每台介入手术都像是“负重绣花”,心内科介入手术医生就是那个与射线共舞、在心脏绣花的人。“铅衣虽然重,但是医生肩上的责任更重。当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换来患者的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马娜说。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3月7日,马娜(左)和同事在手术室为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穿上铅衣、戴好铅帽、系紧铅围脖……被患者称为“铅衣天使”的马娜和她的同事每天都是这样在介入手术室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
今年59岁的马娜是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她所在的心内科有一半以上都是女医生。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从医近40年的马娜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
由于心内科所开展的介入治疗需要在造影机放射出X光射线的手术室里完成,为了尽量减少辐射所带来的伤害,马娜和同事们进入手术室前都需要穿戴20多斤重的铅制防护服,来“阻隔”射线;有时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每次做完手术褪下厚重的铅衣,整个后背都会湿透。
在马娜看来,每台介入手术都像是“负重绣花”,心内科介入手术医生就是那个与射线共舞、在心脏绣花的人。“铅衣虽然重,但是医生肩上的责任更重。当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换来患者的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马娜说。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3月7日,马娜(右)和同事在手术室为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穿上铅衣、戴好铅帽、系紧铅围脖……被患者称为“铅衣天使”的马娜和她的同事每天都是这样在介入手术室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
今年59岁的马娜是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她所在的心内科有一半以上都是女医生。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从医近40年的马娜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
由于心内科所开展的介入治疗需要在造影机放射出X光射线的手术室里完成,为了尽量减少辐射所带来的伤害,马娜和同事们进入手术室前都需要穿戴20多斤重的铅制防护服,来“阻隔”射线;有时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每次做完手术褪下厚重的铅衣,整个后背都会湿透。
在马娜看来,每台介入手术都像是“负重绣花”,心内科介入手术医生就是那个与射线共舞、在心脏绣花的人。“铅衣虽然重,但是医生肩上的责任更重。当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换来患者的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马娜说。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3月6日,马娜(前)在办公室为前来实习的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学生讲解业务知识。
穿上铅衣、戴好铅帽、系紧铅围脖……被患者称为“铅衣天使”的马娜和她的同事每天都是这样在介入手术室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
今年59岁的马娜是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她所在的心内科有一半以上都是女医生。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从医近40年的马娜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
由于心内科所开展的介入治疗需要在造影机放射出X光射线的手术室里完成,为了尽量减少辐射所带来的伤害,马娜和同事们进入手术室前都需要穿戴20多斤重的铅制防护服,来“阻隔”射线;有时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每次做完手术褪下厚重的铅衣,整个后背都会湿透。
在马娜看来,每台介入手术都像是“负重绣花”,心内科介入手术医生就是那个与射线共舞、在心脏绣花的人。“铅衣虽然重,但是医生肩上的责任更重。当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换来患者的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马娜说。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3月6日,马娜(右二)和同事在病房内查房。
穿上铅衣、戴好铅帽、系紧铅围脖……被患者称为“铅衣天使”的马娜和她的同事每天都是这样在介入手术室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
今年59岁的马娜是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她所在的心内科有一半以上都是女医生。作为医院的学科带头人,从医近40年的马娜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
由于心内科所开展的介入治疗需要在造影机放射出X光射线的手术室里完成,为了尽量减少辐射所带来的伤害,马娜和同事们进入手术室前都需要穿戴20多斤重的铅制防护服,来“阻隔”射线;有时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每次做完手术褪下厚重的铅衣,整个后背都会湿透。
在马娜看来,每台介入手术都像是“负重绣花”,心内科介入手术医生就是那个与射线共舞、在心脏绣花的人。“铅衣虽然重,但是医生肩上的责任更重。当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换来患者的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马娜说。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