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流浪地球》(引题)
作曲家阿鲲:我使用最多的“乐器”是计算机(主题)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如波
人物名片
阿鲲,本名陈鲲,四川成都人。著名作曲家,金牌影视音乐制作人。迄今已完成超过150个项目的配乐工作。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夺冠》,再到热播影视剧《红高粱》的主题曲《九儿》,《觉醒年代》《鹤唳华亭》等,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影视剧配乐均是出自他手,是亚洲首位票房破百亿的作曲家。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兔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是最受追捧的影片之一,目前票房已经逼近40亿元大关,杀入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十名。与观影感受直接相关的是,令人震撼的电影配乐,是由成都音乐人阿鲲带领团队制作完成的。
这并不是阿鲲在影视配乐第一次“出圈”,早在10多年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配乐就让他的创作备受称道和关注。从音乐蒙童,到理科高材生,再到当红影视音乐创作者,阿鲲演绎了一段“一手钢琴键盘,一手电脑键盘”的人生轨迹。
A 观众听得很爽 但创作过程很磨人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阿鲲就担任电影配乐,当时便连同影片一道受到广泛好评。“第一部结束后,我就开始和主创团队讨论第二部的配乐,有些旋律很早就写出来了,或者从第一部延续出来做了改变。”
两部电影的配乐相比较,阿鲲觉得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其实两部的配乐都改了很多次的,我认为是好事多磨。”《流浪地球》中的《开启新征程》一曲,导演要求和阿鲲自主进行的“大改”就有近20次。到了《流浪地球2》里的《开启新征程2》,阿鲲把原曲打碎,回到各个乐器的状态重新来组合,听起来既熟悉又有些不太一样。
观众听得很爽,创作过程却很折磨人的曲子,还有《太空电梯》。“这个曲子不知道改了多少版。”阿鲲说,太空电梯这个镜头其实是想致敬上一部电影中从地球到太空不断拔高的一幕,他一开始也准备“挪用”配乐,后来发现不太合适。“我们换了轻松的电声,比如电子鼓这类来展现这段。大家听到一开始的那段越敲越快的鼓声,就好像刘培强他们坐在太空电梯里紧张的心跳声。”
阿鲲希望大家一听到这段音乐,就好像自己坐着太空电梯一样。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些网友说,要是听着这段去游乐园坐跳楼机,感觉自己也能去太空。“证明大家对这段音乐还是非常有共鸣的。”
在《流浪地球2》中,人工智能机器人MOSS虽然并不由真人饰演,却是一个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因此,阿鲲及其团队尝试了各种各样的乐器,最后从中挑了木鱼、铃铛等特殊的乐器。“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在《流浪地球2》里面,每当出现摄像头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敲木鱼的声音。”
MOSS对《流浪地球2》太过重要,所以阿鲲一直思考配乐能否有发展的空间,试了各种方式,最终决定加入人声。“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摄像头的地方一开始是敲木鱼的声音,后来变成了金属声,再变成电子音色的一长一短,再后来成为童声,好像它逐步开始有了生命。”最后的童声长音,对应图丫丫的生命从2分钟到了70年。
创作的部分都解决了,谁来唱这个童声就成了问题。阿鲲对作品品质要求苛刻,一般情况下都会要求不停地录,录很多遍之后选出最满意的。“这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些痛苦的,我当时就在想这种事情就不要找外人了,只能选自己女儿来坑了。”所以,《550W/MOSS》以及《星辰起航》里有几段女声吟唱都是阿鲲的女儿唱的,小姑娘和乐队加起来一共录了4000多轨原始录音,最后选出来的成品是800多轨。“不过最后呈现出的效果我非常满意,很符合那种刚开始张嘴、呼吸、有生命的感觉。”
在创作上,阿鲲喜欢现在钢琴或者电子合成器上弹一些主题旋律,然后再编曲制作出来,最后请大乐队演奏。让阿鲲惊讶的是,“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合作乐手和指挥看到谱子上的影片名称后,询问他“地球现在是个什么状况,有没有飞到哪里去了”之类的问题,原来他们在国外也都看过《流浪地球》。“鉴于我们录音时影片还没上映,我不能给他们剧透,但是能感觉到他们在用热情录制音乐,这让我很感动。”
B 从电子科大到四川音乐学院“跨界”带来创作优势
科幻小说、科幻影视是将理性与浪漫两种气质高度融合,连续承担两部《流浪地球》电影配乐的阿鲲,成长背景正好具有这种“混搭”的因素。
阿鲲4岁开始学琴,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小时候在学校听到体育老师的哨音,他就知道是一个#G、一个#F的音,于是去和老师、家长说这件事。“可他们却对我投来了惊讶的目光,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听出来的。”他还特别喜欢看电影,有次半夜起来上厕所,发现自己居然哼的是电影《教父》主题曲的旋律,这种对音乐的热爱,当时就让他觉得以后可能会从事跟音乐相关的职业。
“一手钢琴键盘,一手电脑键盘”,如果说音乐是阿鲲的爱好,那计算机就是他的特长。阿鲲就读的小学非常注重计算机教学,在那里他第一次用计算机编程、写代码来创作图案,甚至触发电脑机箱上的喇叭。“我们在老师带领下编程,给键盘设置音高,然后在计算机键盘上表演音乐,这算是我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进行音频操作吧。”中学期间,阿鲲曾在物理竞赛和编程比赛中获奖,考上电子科技大学读的也是通信专业。
电子科技大学有一支大型交响乐团,4年本科,阿鲲在乐团里历练了4年。“那个时候看不同乐器的分谱,了解不同声部乐器的特长和局限,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个作曲家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正规的音乐学院现在反而难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大家都太忙了。”之后,阿鲲又成了乐团的助理指挥,负责平时乐团的排练,这段经历对他乐感的培养同样帮助显著。考研的时候,他索性报考了四川音乐学院,学习和创作音乐。
这样的“跨界”,并没有让阿鲲困扰,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为他带来了优势。“很多现代派、先锋派的音乐,真是要靠数学好,我对学院派的那些电子音乐作曲技术、算法特别感兴趣。”在创作中,他也会用计算机技术去处理一些传统的东西,把乐器的音色做各种处理,产生更多变的声音效果,这些都是科技来帮助艺术表达的方法。
就连如今的工作环境和节奏,阿鲲都保持着一种“理工男”气质。他的工作室里面连一台钢琴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像钢琴一样的midi键盘,它可以连接到计算机上,产出包括钢琴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对于作曲来说,当然精通越多乐器越好。我在音乐学院也学习、了解了很多乐器,但可能现在使用最多的‘乐器’反而是计算机,因为可以模拟各种乐器。所以说计算机其实是我工作的一个核心系统。”
没有特殊情况的理想状态下,阿鲲通常早上八点起床,九点开始工作,晚上六七点下班,跟普通上班族一样,保持着相对恒定的工作节奏。“我比较喜欢早上来创作,思路会更清晰,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其实就是‘理工男’的生活节奏。”
如今,阿鲲已完成超过150个项目的配乐工作,包括大量游戏音乐、影视剧音乐等,并仍在音乐影像的道路上前行。“可以说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再加上一些幻想,让我一直都很想做一些有科技感的创作,所以我就很喜欢折腾电子合成器,也常在琢磨怎么把传统乐器与电子配器相结合,创作出更有意思的作品。”他说,《流浪地球》让自己把“库存”多年的一些想法和灵感实现出来了,觉得很有意思也很享受。
C 优秀的影视配乐有独立性 能够帮助画面讲述故事
阿鲲“出道”之初,做了不少游戏音乐、影视剧音乐,然而真正让他“出圈”的作品,无疑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配乐。2012年,这部“现象级”纪录片一经播出,便引发广大观众追捧和好评,片中食物与情感的交织令人津津乐道。
推动《舌尖》走向观众“心尖”,阿鲲的配乐可谓功不可没。在音乐网站的《舌尖》原声带评论区,不少人留言“看《舌尖》配合音乐听了想哭”“非常美味的专辑”;也有人表示:“静静聆听,脑海中会神奇地生成各种剧情,补全而成一段段让人愉悦的桥段:自由的、丰收的、喜悦的、神秘的、静谧的……感觉太美了。”
《舌尖》的配乐,让人联想到“通感”这种修辞手法,似乎把视觉、味觉、嗅觉、听觉都打通了,让观众觉得浑然一体。这是怎么做到的?阿鲲对此揭秘说,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既使用了一些带有“味觉感觉”的乐器,例如双簧管,也设计了一些电子音色去呈现那种食物的美丽与让人流口水的感觉。“可能也是因为我是四川人,在吃这方面还是很有想法和感觉的,所以说就把这些感觉一起融入音乐里面去做了。”
生长于“天府之国”“美食之都”,给阿鲲带来了实打实的便利。“《舌尖》里面那么丰富的食物,我也没有机会去一个一个品尝,很多时候就需要想象它的味道,这个时候往往就只能去寻找记忆里面那些家乡美食的感觉。”
与《流浪地球》类似,阿鲲后来又承担了《舌尖2》的配乐工作。“弦乐听起来很独特,很有中国韵味,这个旋律始终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担纲《舌尖2》配乐乐团指挥的悉尼爱乐乐团负责人称赞道,“在不同的片段里,你能听到同样的旋律,但它们的处理方法又完全不同,有的时候非常有力,有时又非常甜美。阿鲲用同样的音乐元素,有时候听起来非常西方风格,有时又像感觉走在北京的大街上。”
这些脱离影视作品、针对音乐本身的业内人士评价,或许更能说明阿鲲的创作理念和特色。“我一直相信画面不等于音乐,但音乐是等于画面的。我认为优秀的影视配乐是有它的独立性的,既能帮助画面讲述不好呈现的故事,也能唤醒大家对于影视作品的回忆,甚至产生一种共鸣。”阿鲲表示。
比如《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电影,观众可能会认为应该使用非常花哨的、华丽的音乐,但其实阿鲲更想表达的是人类保卫家园的精神。“当地球遇到灾难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乘着太空船逃跑,而是给地球也装上发动机,一起找寻新的安身之地。”阿鲲说,这部分音乐更多是情感上的共鸣,而不是华丽的技术手段。
因此,在阿鲲的创作中,才会不仅有《流浪地球》《舌尖》,也有《红高粱》的主题曲《九儿》,以及《觉醒年代》《鹤唳华亭》等风格各异的配乐作品。“作为一个影视音乐工作者,我很热爱这些项目,希望音乐跟它们融为一体。这些项目本身也很优秀,能够带给我很多启发和灵感,让我每次都创造出不同的音乐作品。”
在阿鲲看来,这就好像川菜一样,表面上又麻又辣,但它却不是只有一种单一的味道,而是千奇百怪的味道中又掺杂着自己最喜欢的麻辣味。“这是我从小就喜欢的感觉,所以对我来说,在不同风格之间切换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一些。”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