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现场】
原标题:老马的三件“法宝”
张建华
6月6日12时,内蒙古巴彦高勒地区大雨如注,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溅起朵朵水花。在包兰线三盛公黄河铁路特大桥上,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工务段乌海路桥车间巴彦路桥工区工长马瑞祥正使用流速仪和测深仪认真观测着大桥桥墩处水位和水流流速。
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三盛公黄河铁路特大桥是包兰线上最大的钢梁桥,每天有16趟旅客列车和60多趟货物列车经过,也是该段每年汛期防洪的重点处所。53岁的马瑞祥守护这座大桥已有整整13年。今年入汛后,工区新配备的流速仪、测深仪和无人机成了他防洪工作的三件“法宝”。
“过去我们只能通过望远镜观测桥墩上的水标刻度来判断水位,但由于黄河流速快、水势急,采集的数据准确度低,现在使用流速仪和测深仪采集的数据最大误差只有2厘米。”在16米高的桥墩上方,马瑞祥一手拉扯雨衣将流速仪和测深仪的终端机紧紧裹在怀里,一手一寸一寸地松动连接线,待传感器入水3分钟后,他将终端机上显示的数据认真记录下来。
阵阵河风中,尽管马瑞祥全身都已经湿透了,但谈起这两件“法宝”,依旧难掩满脸的喜悦。
“小徐,再飞近一点,上游河道冲刷情况咱们一定得摸清楚,可不能马虎。”15时20分,雨过天晴,马瑞祥和工友们在采集完12个桥墩的水位、流速数据后,开始操纵无人机检查大桥上下游河道冲刷情况。
在马瑞祥的指挥下,操作手徐伟东细微拨动着操作杆,无人机在天空中平稳盘旋,时而定点拍照,时而低空俯瞰录制,不到半个小时,周围5公里的地形地貌、河流走向以及防洪安全隐患点的照片、视频全部采集完毕。
“这个小东西‘肚’真大,存储的东西还挺多,在办公室就能看到各个防洪重点地段的高清画面,每一处隐患都无处遁形。” 很快,这些视频、图片便被上传到了工区防洪航拍数据库,马瑞祥仔细对无人机采集的每一张图片、视频进行分析,并根据水害特征及表象数据制定了抢修方案。
“有了这三大法宝,我们相当于多了一双观云追雨的千里眼,为安全度汛增添了新的保障。”望着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和静静伫立的大桥,马瑞祥说。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