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一线】
原标题:从学当工人开始,可换赛道可超车,期待成长为数字制造师——(引题)
大学生在企业这样当工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阅读提示
大学生进企业当工人是大材小用吗?生产制造企业极度渴望高素质人才,有着理论基础和优秀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一进企业就被重点培养,无论是提高技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又或成为双师型人才、技术型管理人才,在企业他们都可以大有作为。
“想干的工作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一定是科学的。”这是工作8年的大学生丁琳的深刻体会。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毕业后入职辽宁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他的心态经历了从“有落差”到“找差距”,再到“无差别”的转变。
一直以来,大学生进企业当工人被认为大材小用。实际上,生产制造企业极度渴望高素质人才,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有着理论基础和优秀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一进企业就被重点培养,无论是提高技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又或成为技术技能双师型人才为企业创新创造,还是成为企业的技术型管理人才,他们都可以大有作为。
从学当工人开始职业生涯
30岁的丁琳如今是一名车间主任。刚进企业,被派到了生产一线跟着老师傅学技能当操作工,那时心里落差感很大。“最担心的是一辈子当个普工,所学的文化知识很难得到发挥。”丁琳说。
那两年,丁琳在生产线全工序工作,一个工序学习几个月,学会了再到下一个工序学习。很快丁琳发现,自己是最大受益者——技不压身,能够静下心来在岗位上锤炼技能,学习到许多不到现场不知道的细节。带他的老师傅不仅活儿干得漂亮,每个工作日下班后,雷打不动地整理现场,准备第二天需要的工具和物料,让他找到了差距。丁琳认为,在工人岗位上的锻炼,让他真正熟悉了现场作业和企业文化,对长期的职业生涯意义重大。
企业注重人才的技能技术双向培养,锻炼技能后,又选派丁琳参与项目改造、工艺优化。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自己的沟通管理能力,走上了车间主任的岗位。他觉得,大学生进企业只要肯努力,都会“无差别”成长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2020年以来,企业累计引进大学毕业生622人。自主培养下新增双师型人才171人,多能工515人。
“一线培养人才、人才来自一线。”在辽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谢伟受益于企业系统化和全流程操作员培训计划,得以进入岗位成才快车道,工作三年就成了气分岗位、MTBE岗位、双脱岗位“三岗通”。她是一名转岗职工,三年前,辽化公司结合职工岗位分布和技能技术特点,建立分级分类岗位培训标准和培训需求矩阵。像谢伟这样,辽化累计培养系统化和全流程操作员1156名。
记者采访发现,许多生产制造企业会将招进来的大学生派到生产一线去锻炼,因为大学毕业生不熟悉现场工作,不了解现场工人,当上了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也难以称职。而大学生可以通过在一线岗位上努力工作、提升技能,从而走上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
可换赛道可超车
走进辽阳石油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制管分厂王家权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型技师李继平向记者展示着他将生产线制成的3D图纸,细到生产设备上的每个零件都是等比例缩小。作为“双序列”培育下的技能人才,他自学了相关技术,提升了学历,成了“系统化、全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李继平的成长印证了人才的共享和流动是企业的常态化。
这几年,企业在基层班组开展操作技能人才一岗多能培养,促进工人队伍多岗位学习、轮换培训,“系统化、全流程”培养,他在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有不同的激励政策。“企业常规的发展通道有三条,技能、技术和管理。在我们企业,大学生来了就能够通过梯队建设成长成才,可在三个赛道中更换,实现弯道超车。”李继平说。企业让骨干走出去,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还把上下游企业请进来,让职工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还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发挥专业优势,及时发现生产难点、解决技术堵点,培养多批企业技术核心骨干,让大学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从去年开始,丁琳所在企业实行生产线“人机隔离、机器换人、黑灯工厂”专项改造。为培养具有数字化制造理念、拥有数字制造技能,能够进行数字化生产线生产操作、检测维护的新兴技术技能人才,企业组织312名新员工和转岗员工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
“随着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我觉得大学生到企业当工人不会再有‘天花板’,而是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发展。”丁琳说。“数字制造师”是既具有现代工业技术技能水平,又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善于渗透融合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而大学生则成了重点培养对象。未来,企业会把熟练掌握数字化知识、技术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素质进行培养、塑造,把数字化应用中的融合创新能力作为新时代大国工匠的重要衡量标准,选树一批数字工匠。
社会认同、激励政策要跟上
“我不是特意选择当技工。当时上大学也没考虑过会当技术工人,可是在找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掌握一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来当了一名基层工人。”丁琳说。
李继平认为,如今,全社会在从上到下营造氛围,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大学生的加盟,从整体上提高了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蓝领”“灰领”缺口相当大。这也说明大学生在技工这个行业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李继平还表示,鼓励大学生进企业奋发作为,激励机制才能留才。他所在的企业坚持正向激励工人队伍组织活力和动力,设置科技进步、QC成果、小改小革等奖项,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能津贴,持续提高产业工人队伍待遇,以政策支持保障留住人才。“让人来了有归属感,有激励目标,还有上升通道,这样谁都不想走了。”李继平说。
辽宁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潘成忠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正在给刚入厂的7名研究生授课培训。他认为,目前我国基础技术人才不缺乏,缺乏的是高端技术人才,这应该是大学生技工的发展方向。技工的工作,不仅需要技术和智慧,还需要体力、耐心等素质的保障,“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能差一些,但是只要他们勤学苦练,不退缩,善于积累,用主动积累的心态去学习,就能闯出一片天地来”。这也许是为大学生当技工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那些毕业后想当技工的大学生提出忠告。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