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渝昆高铁“快工”照样出“细活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叶青 何杰
近日,来自中铁十六局15家子公司和重难点项目,共计140余名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来到中铁十六局渝昆高铁8标项目陈家隧道出口、小新街隧道进口、寻甸制梁场等工点观摩。
在施工现场,常说慢工出细活,可渝昆高铁“快工”怎么照样能出“细活儿”?
走进小新街隧道,施工人员正在铺设土工布,平整而密贴的土工布上,布满了排列均匀的热熔垫片。施工人员手中的菱形工具引人注意,现场技术负责人赵永超介绍,这是“热熔垫片卡具”,热熔垫片之间的环纵向间距,全靠这个小工具来控制。
“细节上的控制要符合设计标准,常常要用到许多小工具。”小新街隧道进口专业队队长李良拿出泄水管定位卡具、钢筋间距卡具等一堆小工具,向我们演示这些工具是如何发挥作用。“这些工具,大部分是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断改进改造出来的,也有大家集思广益、新发明创造出来的。”李良说,要建设精品渝昆高铁,离不开各个细节的相互叠加,像这样的小发明小改造,在项目各个工点都很常见。
“我们结合陈家隧道的地质特点和施工进度安排,专门改造研发了隧道施工‘明星三件套’。”在隧道二衬作业面,提起现场工装的小改进、小发明、小创造,现场副经理刘文祐很是自豪。通过改进输送、振捣系统、可视化系统,项目部将普通二衬台车升级为智能数字化二衬不锈钢面板台车,相较于传统台车,施工过程更可控、数据收集更准确,最大程度避免了二衬施工的脱空和冷缝,紧急情况下还可实现全自动灭火,大大提高了隧道安全水平。
在传统路基施工中,方形抗滑桩大多依靠人工挖孔,工效低、安全风险大。“渝昆高铁8标项目共有27段路基,仅路基段的抗滑桩数量就超过1400根,本算不上重点工程的抗滑桩,在渝昆却成了路基施工的关键点。”该项目总工程师熊利文翻开平面布置图介绍,我们依托“创新工作室”开展科技攻关,牵头设备厂家对工装进行创新优化,形成方形钻头机械成孔工艺,形成工法、专利各一项,单根抗滑桩的施工时间缩短了44天,施工速度明显提升。
“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该项目党工委书记、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刘磊说。目前,项目团队自主改进形成的“五新五小”成果就多达41项,涵盖了路基、桥梁、隧道等领域。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