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密吉林油田生产“零碳原油”的密码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 丁磊 柳智青
近日,记者在中国石油开放日吉林油田媒体夏季行活动中获悉,亚洲最大陆上采油平台集群零碳示范区——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Ⅲ区块因“零碳原油”这一新概念再次走红。
原油是化石能源,怎么能变成“零碳”的燃料呢?实际上,“零碳原油”是指原油生产用能全部采用清洁能源供应,实现原油生产零碳排放,而不是生产出的原油没有碳。吉林油田充分利用集约化建产减碳、清洁能源利用替碳、CCUS驱油埋碳等举措,实现碳中和。
在产能建设过程中,吉林油田大力推进大平台集约化建产模式,创新应用井网重构、集团压裂、液压采油、智能化配套技术,建成1号平台、2号平台、3号平台、16号平台4个平台,共有油水井170余口,在实现能耗大幅降低的同时,还可有效提升原油采收率、节约大量土地、提升环保水平。零碳示范区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吉林油田针对原油生产涉及的各个环节碳足迹逐个击破。在电力方面,通过建设风力发电场、光伏发电机组、储能装置等实现清洁电力替代网电;在燃气供热方面,通过利用地热、光热、空气源热取替环状掺输、干线掺输,从而降低燃气消耗量;同时实施CCUS,在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埋碳。吉林油田通过打好以上“组合拳”,最终实现区块原油生产碳排放清零,从而诞生了“零碳原油”。
为什么会生产出第一桶“零碳原油”?
吉林油田新立Ⅲ区块位于查干湖旅游区,“该区块‘零碳原油’的诞生,是传统能源企业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建设取得的标志性进展。”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总工程师张成明说,零碳区块如同工业肺泡,守护着查干湖美丽的“绿水青山”。
据新能源事业部负责人介绍,第一桶“零碳原油”诞生在吉林油田,是吉林油田落实集团公司“三步走”部署,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促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结果。吉林油田发展新能源业务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抢前抓早的领跑姿态。
首先,在风能、光能、地热资源方面,吉林油田处于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核心区。其矿权区内风、光、地热等地面地下资源丰富。其中,风力发电年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3000小时以上,光伏年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1500小时以上。废弃井场及平台周边土地资源、废弃油井井筒资源同样十分丰富,在资源和场地方面有利于建设风光、地热等清洁能源项目。在CCUS方面,吉林油田具备混相驱条件的吉林大情字井油田上下叠置,发展CCUS项目实现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非常明显。
其次,吉林油田发展新能源业务发展有着良好的外部条件。吉林油田发展新能源与吉林省地方产业政策高度契合,并得到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石油集团为吉林油田量身打造原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战略布局,全力支持吉林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建设,为吉林油田发展新能源业务带来了更为强劲的“东风”。
再次,吉林油田发展新能源业务有着“先跑一步”的经验优势和团队优势。自1990年起,吉林油田历经30年持续攻关,在国内率先走通了CCUS全流程,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早在2018年,吉林油田便建成了吉林省首家,也是中国石油首座分布式光伏电站——吉林油田红岗1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积累了丰富的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经验。近年来,吉林油田像抓油气产量一样,抢前抓早着力发展风光电、地热等新能源业务,做强做优做大CCUS业务,推进新能源业务与油气业务融合发展,使开发60余年的老油田再次焕发出绿色低碳发展新活力。
在积累大量成熟经验和先进清洁能源替代技术的基础上,吉林油田提出了“加快建设绿色低碳新型吉林油田”的宏伟发展目标,着力推进清洁替代工程,打造示范项目。依托新立采油厂Ⅲ区块地处查干湖旅游区的区位优势,利用丰富的风光能源、井场周边空地、闲置集中土地等资源,于今年3月启动建设新立Ⅲ区块零碳油田示范区,通过积极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集成应用新能源技术,最终实现了区块原油生产零碳排放,进而实现了我国首桶“零碳原油”的诞生。
首桶“零碳原油”的诞生,提振了国内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信心和热情,依托“零碳原油”经验做法,未来国内将会逐渐诞生低碳、零碳、负碳油田,助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为全球能源革命提供新的样板。
近年来,中国石油不断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步伐,提出中国石油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强力推进以“六大基地”和“五大工程”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布局。
作为中国石油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探索者、吉林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基地的引领者,吉林油田将继续“逐绿前行”,以绿电、绿氢、二氧化碳为纽带,推动在吉石油企业上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