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宋维东
近期,汽车领域以旧换新政策纷纷出台,从不同方面给予支持。与此同时,车企积极响应,结合以旧换新政策推出大力度优惠。业内人士表示,汽车行业涉及的产业链长,拉动经济效果明显。汽车以旧换新将有效扩大市场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为消费者带来实惠,改善生活品质。
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汽车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中,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出台相关政策,扎实推动汽车以旧换新,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市场活力。
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加快淘汰,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50%;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
日前,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相关补贴作出具体规定。
各地积极跟进,出台实施方案。吉林省提出,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对报废高排放乘用车或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或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补贴。积极推进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换购节等活动。
重庆市5月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汽车、家电、家装消费已由增量市场逐步进入增量与存量并重的时代,重点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空间巨大。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当前重庆范围内汽车保有量超600万辆,其中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超33万辆。
为此,重庆市将大力推动汽车以旧换新,对报废有关标准的老旧乘用车并换购新能源乘用车、节能型燃油车的,分别给予1万元、7000元现金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售卖旧乘用车并换购新能源乘用车新车的,按车价分档给予每辆2000元至3000元的市级财政资金补贴。此外,支持重点汽车经销企业开展以旧换新惠民消费活动,对实施以旧换新惠民消费成效明显、贡献突出的汽车经销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市级财政资金奖补。
上海、浙江、河南、湖北等地也出台相关汽车以旧换新方案,提出了目标措施。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了消费者购车的经济压力,从而刺激消费需求,不仅惠及消费者,也有助于提升汽车市场活力。
新能源车有望加速渗透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地出台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中,新能源汽车被重点提及。在相关市场人士看来,此举有助于引导汽车绿色低碳消费,提升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动力。
浙江省明确,力争2024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15%。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达100万辆。
重庆市提出,组织开展全市汽车置换更新消费活动,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售卖旧乘用车并在市内换购新能源乘用车新车的,按有关标准给予一定市级财政资金补贴。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20万辆;到2027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吉林省提出,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制定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计划,在城市公交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车型;推动新能源营运货车在城市物流配送、干线物流等场景应用。到2027年,每年更新电动公交车500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营运柴油货车,累计淘汰2万辆。
“汽车方面,我们鼓励将高能耗、高排放、使用年限较长、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汽车,换为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说,“在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基础上,鼓励更换使用智能型、绿色型、低碳型消费品。”
财信证券认为,随着政府补贴落地,叠加汽车企业提供的优惠,新能源产品销量占比较高的自主品牌车企将最大程度受益。
近期,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出台了相关以旧换新优惠政策。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将直接推动汽车销量增长,为汽车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王鹏说,“政策倾向于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这将改变汽车市场的车型结构,新能源汽车占比将逐渐提升,有助于塑造中国汽车品牌绿色、环保形象,提升国际认可度。”
浦银国际研报显示,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细则落地,有望缓解消费者购车的观望情绪,大幅带动潜在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尤其是新能源车。今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需求走势有望与去年类似,在二季度开始逐渐走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二手车交易规模也在逐步提升。一直以来,消费者在新能源二手车交易方面存在诸多疑虑。此次,《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新能源二手车动力电池检测和估值平台建设,引导二手车经销企业提供并展示车辆状况表,明示车辆基本信息、重要配置、价格等内容。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