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花钱保过”的职称代评,敢信么

掏钱就能通过职称评审?一段时间以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收到多条线索,不少人与湖北武汉德育优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职称代评合同后,迟迟没有收到自己的证书,不仅报名费打了水漂,该公司也人去楼空。

据报道,该公司在多家互联网平台投放广告。业务员跟客户联系上之后,职称申报就会进入流水线模式:德育优才公司负责申报,其合作公司则对客户进行“包装”,按照职称评审要求,为客户整理能够体现工作业绩的文字资料、科研论文和一些奖项。该公司前工作人员表示,“论文可能是真的,但工作材料多数是假的,因为客户根本就没在我们的合作公司工作过”。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德育优才公司这种“撞大运”式的申报,的确曾办下来过一批职称。但随着职称评审工作日趋严格,这家公司上下其手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小,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花了大价钱却不得不走上“维权”之路,上当受骗者的委屈不满之情可想而知。更值得警惕的是,互联网上类似的事情绝非个案:记者以“职称评审”为关键词在某网络平台进行检索,前10条均为广告。记者随机进入一个网页,在与工作人员聊天的过程中,对方多次提及公司有“关系”“渠道”,“交钱就行,100%下证”。

众所周知,职称评审应该直接通过人社部门或所在单位提交材料。在此过程中,某些申报职称者图方便找中介机构协助整理材料无伤大雅,但是,一些机构为了招揽生意暗示甚至明示有特殊渠道,甚至承诺“包过”,已经涉及虚假宣传。至于给申报职称者的工作材料进行造假,更是突破了法律的底线——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此前,重庆、四川等多地人社部门都发布过防范职称评审诈骗的提醒。有业内人士提醒,听到“证书直出,只要报名就能拿证”“条件不符合,也有办法帮你搞定”“全国可做”等话术,基本可以断定这家机构是骗子公司。在引导申报职称者远离骗子公司的同时,亦应看到,职称代评之所以能发展出完整的产业链,也暴露出某些环节的监管漏洞:网上的违规广告无人监管、专业人才的评价体系不够规范、资料审核把关力度不够严格等,都给骗子机构留下可乘之机。在对“违规职称代评”这一灰产进行打击的同时,上述问题同样应该被重视和解决。

对于申报职称者来说,掏钱找人造假看似简单,实则隐藏着很大的风险:《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提供虚假材料取得的职称会被撤销,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人可以没有职称,但不能没有诚信,事关重大,职称申报不妨少一点“偷懒”思维,多一些严肃和认真。(赵志疆)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内地端午档票房不及预期 寄望新片提振暑期票房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