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嫌贫爱富”还调哪门子研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本为了解社情民意、提升决策水平,是奔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的。可某些“嫌贫爱富”的打卡式调研,显然不是这么回事。
比如有的调研,只热衷看“明星项目”,走“经典线路”,导致一些“调研样板间”和“走访打卡点”繁忙异常,“为了10分钟的调研,企业往往要准备三五天”“几乎每天都有接待”。明星企业当然值得调研,关键是相较他们,大量的普通中小企业更需要阳光雨露,这些企业往往处于发展升级的关键期,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可能更典型、更迫切。搞聚光灯下的调研,不仅有嫌贫爱富之嫌,也会忽视很多现实问题。
这种“冷一头热一头”,还体现在很多处。比如,地域选择“求近舍远”。有媒体曾报道,某省有关领导“到离省会较近的一个县调研多达93次,到较远的一个县调研仅9次”。再如,调研课题“避重就轻”。个别领导干部对成熟的、完善的、容易找到解决方案的课题重复调研,而对全新的、有挑战性的课题视而不见。选择性无视中,哪有半分调研真意?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作为发现问题、推进工作的法宝,调研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为了解决欠发展地区的问题,我们党还有访贫问苦的优良传统,就是要到最困难、最偏远的地方去看实情、找办法。而嫌贫爱富式调研,纯属回避问题走、绕开矛盾跑,也容易在其他领域助长“嫌贫爱富”的歪风,最终造成决策失误。
嫌贫爱富式调研占比虽然不大,但会直接损害党和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寻根究底,“嫌贫爱富”背后,还是工作作风出了问题。面对调研任务,总有个别人想着应付了事,只愿选择“舒适区”,而基层为了配合,一早安排路线、备好剧本。也有些人事前完全不做准备,到达后“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爱说的话是“我今天来学习学习”,一走一过、敷衍了事。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调查研究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各处皆是调研地,莫因贫富避趋之,这样的全面调研观,还须认真体悟。(徐晓)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