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校园欺凌:必须被揭开的“隐秘角落”
在网上以“校园欺凌”或“校园霸凌”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看到不少新闻报道和热搜词条。发展到刑事案件的校园欺凌,固然是极少见的特殊现象。但是,如此惨痛的一场悲剧,却足以提醒我们:校园欺凌不是小事,不能等闲视之,更不能轻视纵容。
在众多讨论中,音量最大的,自然是对校园欺凌的批判与声讨。除了那些做出欺凌行为的未成年人之外,对其负有直接教育责任的学校和家长,也成为众矢之的。
对未成年人而言,每个人的天性固然有所区别,但教育才是影响其行为的关键。从这个角度上看,校园欺凌者的恶形恶状背后,往往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缺位与纵容。
这个道理,不仅在一则则令人气愤的校园欺凌新闻中反复得到验证,也与普通人的生活经验高度相合。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校园生活都是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而中小学校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纪律性。这种纪律性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抹杀学生的个性,而是为了和未成年人天性中的反叛去中和、对抗,引导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这种天性中的反叛,本身并不是坏事,甚至可能进化为勇气、进取心和创造力,但在误入歧途时,必须得到适度的控制。于是,我们总是会看到老师不厌其烦地教导不爱学习的“差生”,或是声色俱厉地斥责挑衅校规的“刺儿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学生能长期欺负别的同学,形成典型意义上的校园欺凌,恐怕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并没有人真正把欺凌当一回事,认真去纠正、教育。
近年来,从社会讨论的热度上看,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程度似乎正在显著飙升。但在我和许多同感者的观察中,这只是一种反应社会议程设置状况的表象。真正的变化,不是校园欺凌最近才变多,而是我们的社会直到近些年,才对未成年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及其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关注。而在这之前,校园欺凌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只不过没有得到这么多的曝光。
过去有一段时间,日本的校园欺凌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当时有人天真地发帖表示:幸好我们身边没有这种情况。结果,许多曾遭受校园欺凌的网友“怼”了他半天。
未成年人在成长、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摩擦,而其唯一的“解药”,就是有针对性的关注和教育。遗憾的是,这种不善良的伤害常常滋生于成年人看不到,或是看到了也不重视的“隐秘角落”当中。这些“隐秘角落”常年不得见光,不仅让那些无辜遭受欺凌者留下了严重创伤,也断送了那些欺凌者省思自我、痛改前非的可能。
有人或许会问:校园欺凌的过程如此恶劣,而且往往具有持续性,不是一次两次,旁人怎么可能看不到?对这个问题,我在学生时代的一段亲身经历,可以作为某种说明。上中学时,我们班上曾有一位女生,意外圈进了同学之间瞎传的“绯闻”当中,被指“辜负”了某男同学的感情。这位男同学有个朋友,是班上的纪律委员,可能是想给“兄弟”争面子,总是故意找茬刁难这位女同学,女同学性格文弱,不知道如何反抗,也没有对“绯闻”进行反驳。于是,纪律委员不断升级自己的“找茬”行为,起初只是在自习时无故指责对方违反纪律,后来开始在课间言语攻击对方,甚至在放学后做值日时以卫生标准不合格为由,强行拉住对方,不许对方回家。有一次,我和这位女同学同组做值日,完成任务后,又看到纪律委员找茬不让她回家,把她急得哭了出来,我实在看不过,出来打圆场,仗着自己比纪律委员体格还要壮些,总算让他松手作罢。
这次事件之后,纪律委员找茬的频率明显低了,于是大家——也包括我——对这件事的关注都渐渐淡了。就连那位女生自己后来都放下了这件事,毕业典礼时甚至能跟欺负过她的纪律委员有说有笑。但是,今天再回头看这件事,我相信各位读者和我的感觉一样:这完全就是一场校园欺凌。
我所在的中学,是校风校纪较好的重点学校,事件中的欺凌者甚至是成绩不错的班干部。欺凌就这样在大家的眼前公然发生,却没人把这当作欺凌,更没人去跟老师汇报。我虽然最后出手阻止,但也没有明确地认识到事件性质,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样不好”。于是,一场欺凌就这样“隐身”了,我没有机会知道那位女生当时到底承受着多大的心理压力,而这本该得到老师的关注。
这并不是我在学生时代知悉的最严重的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也不是唯一被忽视的一起,而只是离我最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起。我相信,很多人的记忆中都存在着类似的事情,在过去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有些违反学生守则的行为十分惹眼,一定会被重点关注,但欺凌往往起于微末,因而容易被视作无足轻重的事。可是,再小的火苗,如果放任不管,都可能酿成大祸。退一万步,就算最后没有闹大,长期持续的欺凌,也必然会给人留下长久的隐痛。
在最近这波舆论的风口上,有人发了一个帖子,认为没必要对未成年欺凌者过度苛责,被网友骂了几千条。发帖者写道:“未成年就是未成年,小时候都有心智不成熟的时候……同村有个哑巴孩,我们一群人经常放学了去打他……只是觉得好玩而已,我们现在长大了不是一样成了好人?”其中“一样成了好人”几个字,令人不寒而栗。这个故事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是发帖者为了给欺凌者辩护现编的,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让人看到:“欺凌无过论”如果得不到纠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因此,我们决不能容许校园欺凌继续存在于各种“隐秘角落”之中,必须想方设法把一切欺凌的苗头暴露在阳光之下,对其予以彻底的治理。在这件事上,学校、家长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最近,许多媒体都呼吁社会加强对校园欺凌的应对措施。一些地方也针对性地采取了各种实际行动,如由学校向家长致信强调对校园欺凌的重视、对校园欺凌者在中考升学最后投档等等。具体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发现并纠正校园欺凌,需要社会各界一起想办法。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藏匿的“隐秘角落”有更清晰、更敏感的认知。
从“小事”开始留心,防微杜渐地预防校园欺凌,总比事后对着遍体鳞伤的受欺凌者追悔莫及来得要好。及早给那些欺凌者一些大惩小戒,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比看着他们以“长歪”的状态进入社会要好。(林树心)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