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课间十分钟”不能静悄悄
这段时间,中小学“课间十分钟静悄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对此,教育部回应称,将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新华社也发文呼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课间十分钟是依据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征进行综合考虑的科学设计,适当的活动和嬉戏,可以让大脑皮层休息,愉悦身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育部2021年5月通过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然而现实之中,“课间圈养”问题一直存在,有些学校不准学生在课间去操场、出教室、上下楼,甚至不准离开所在的过道。
从学校角度,这样做的理由很充足:为了孩子的安全。的确,把学生“圈养”在教室里,固定在座位上,是最安全、最省事、最有利于管理的选择。但我们应当看到,较之过去,目前校园里的“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尽管导致“小眼镜”、小胖墩变多的因素相当复杂,而孩子们“被剥夺的十分钟”,未尝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需要奔跑运动,需要阳光和新鲜空气。把学生“圈养”在教室里,安全是安全了,却培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放手让他们去跑,去跳,去嬉戏打闹,难免会磕磕碰碰,但这些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如果因此一刀切、因噎废食,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出了问题。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互相理解、携手合作。制度建设上,应细化校内安全事故相关的法律法规,厘清责任边界,不能一出事就把板子都打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校内防护上,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增加防护设施和课间巡查措施;家长方面,也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学校、老师,不能因为一些小磕碰就神经高度紧张,给老师增加压力和心理负担。
目前,“课间圈养”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江苏省教育厅日前下发《关于印发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清单(试行)的通知》,要求任课老师按时下课、不拖堂,严禁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大课间等体育活动课时间;要求督促学生课间十分钟走出教室,到室外活动放松身心、远眺。一些中小学也已采取措施,探索创新课间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切勿“换汤不换药”。如有学校出台《课间十分钟活动方案》,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圈养”,并未真正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有教育专家指出,课间休息活动好比国画上的“留白”。打破“圈养”,关键在于自主和自由选择,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
静悄悄的操场,并不会凸显校园的管理有序。喧嚷活泼、多姿多彩的课间十分钟,才是亮丽风景和闪亮记忆。让孩子们拥有到操场上跑一跑、跳一跳、喊一喊、笑一笑的权利,也是让教育回归初心。(刘大山)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