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吃货式”考古为什么火了 

“中国人2000年前就撸串了”“油条跟奸臣秦桧有关”……今年54岁的南京大学教授张良仁,干了36年考古,近期却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化身“吃货”而突然走红。

考古领域专业门槛很高,大多数人所知甚少。但要说到煎炒烹炸、花式“吃”法,可就喜闻乐见多了。考古与吃饭,乍看八竿子打不着,一旦有机结合,却产生了独特的化学反应。美食的诱惑刺激味蕾,背后的历史则潜移默化留在了记忆中——饮食考古短视频打破了次元壁,摘下了学科高冷神秘的面纱,也让知识更有烟火气、更有吸引力。

“冷门专业”成新宠,再次说明推陈出新的重要性。无论是一门学科、一种手艺,还是其它文化形式,固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但一味“吃老本”,很难适应当代人审美口味的变化。要想经典永流传,稳扎稳打是前提,求新求变是关键。比如,京剧融入流行音乐,碰撞出全新火花,让年轻人不再觉得晦涩难懂;同仁堂推出枸杞拿铁、山楂陈皮美式等“中药咖啡”,让中药养生找到了新的可能;花样迭出的“龙舟漂移”,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增添了速度与激情……事实说明,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传统文化完全能够焕发青春,收获更广泛的受众,积累更深厚的底蕴。

昔日“冷门”,如今“高光”,证明传统文化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也要警惕,依靠出新,一时间确实能够挣足流量,但热度终会散去,粉丝难免也会流失。比如,有的学者成为网红后,便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初心,反而走向了直播带货舍本逐末的路子;有些老字号商品通过网络爆火,便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狂吃老本,愈发与新形势脱节……要想“流量”转为“存量”,必须紧抓创新不放,以工匠精神打磨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将历史沉淀凝结和转化成新时尚,让小众文化“破圈”更接地气,定能“潮起潮更涌,潮起更长久”。(孙延安)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推动食安领域AI应用,饿了么联合4家生态伙伴发起“食品安全创新机制”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