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拒绝养老焦虑,却也不妨早做规划

近日,央视财经采访清华大学金融系教授陈秉正,提及调研发现超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老问题。陈秉正教授表示,35岁考虑养老,晚了,应该更早地考虑、更早地实施。陈教授的原话是:“从你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以后,就要有计划地为自己的养老来进行一些储蓄。早十年和晚十年,是完全不一样的。”

陈老师是金融系教授,他的观点当然有比较坚实的学术支持。从金融角度看,人生早期开始积累养老金,可以充分利用“复利效应”。正所谓“集腋成裘”,小额定期储蓄在长期内积累成为可观的资金。尤其随着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公共养老保险体系的负担越来越重,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个人提前规划,可以减轻对公共资源的依赖,增加未来财务的安全性。

大部分人退休后收入不如退休前,要维持晚年生活质量,而不是退休后突然降低生活标准,尽早规划养老有益无害,有助于确保退休后能够维持理想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90后、00后这一代人,与他们的父母一辈在择业就业观方面有所不同,更加自我和随性。当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职业,或者一份工作我要干多久,都没错。但年轻时就为晚年早做打算,反过来能够促使年轻人考虑长远,并且选择能带来长期稳定收入的职业路径。总的来说,陈教授的建议体现了一种前瞻性的财务规划思维。提前规划养老,一个人就能较为从容地为不可预知的健康问题、经济波动等风险做好准备。

然而,如果把以上观点极端化,甚至放大养老焦虑,就大可不必了。人生总是既要着眼长远,也要活在当下。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步入职场,可能还在偿还房贷车贷,或者是在生活成本高昂的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眼下的经济压力已经很大,再要求他们为养老额外储蓄,不是不想,实在是没能力。其次,公共养老保障体系常常只能做到最低保障,社会保障与个人储蓄互为补充也并不矛盾。政府要做的是努力提高公共养老体系的可靠性、透明度,增强民众对养老金的信心。同时,政府和商业机构应该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帮助年轻人做出明智的养老规划和决策。

举个例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提出了针对年轻人养老的一系列具体建议,包括定期评估退休收入、提供适当和持续的投资策略等。这样的财务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

当然,养老是人生一项复杂工程,并不是只盯着“荷包”就够了——加强锻炼,定期体检,购买健康保险,有助于减少未来的医疗费用负担;提升个人技能和知识,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适应快速变化的职场需求,有利于保住饭碗,减少养老金停供的几率;多交朋友,年轻时就建立比较牢靠的社交网络,未来养老就能减轻一些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多了解不同的投资选项和退休策略,包括税收的影响,不是什么坏事。做好自己的“首席财务官”,就是对自己的未来和晚年负责。(兽兽)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战风雪 敖汉交通在行动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