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以“蓝色循环”共建蔚蓝家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0月30日宣布,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奖项授予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以表彰这一模式对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的杰出贡献。这一模式于2020年开始探索,最终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也为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是既是造福后代的大事,也是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之举。但较长的海岸线和严峻的污染形势也带来诸多挑战:一是垃圾分布范围广、种类多、收集难度高,单靠政府治理存在一定困难;二是个体回收者正在逐渐减少,收入微薄,缺乏保障;三是船东渔民环保意识不够强,缺乏回收动力。打通堵点、难点,充分调动回收和循环利用积极性,方可为产业链注入新活力。

何为“蓝色循环”?其关键在于“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联动”。浙江当地根据海洋垃圾产生和分布的特点,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实体化收集网络,用大数据赋能形成了海洋垃圾的收集、运输、再生、国际高值利用的可循环价值链;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大幅减少财政投入,同时又带动了近岸渔民,地方企业参与其中,各环节分享环保产业的受益,高效且可持续。截至目前,浙江通过“蓝色循环”模式闭环累计收集塑料废弃物2254吨,减少碳排放约3000吨。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国第一次获此殊荣。2018年和2019年,浙江省“千万工程”和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就曾两度获奖,而此次“蓝色循环”再获“商界卓识奖”,从中不难总结出规律——生态环保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更不是单靠注入资金便可坐享其成,而是要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形成可循环、可持续的激励机制。笔者几年前曾在当地学习调研,观椒江入海口浑浊泛灰,沿海村落破旧。而今记者镜头中海水由灰转蓝,岸边一个个“小蓝之家”、一座座“海洋云仓”建起,变化之大令人刮目相看。

从镇村合力谋发展,到动动手指收能量,再到多方参与防治污染,可以看到,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当前,广东正在大力推进近岸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建立海上环卫机制,落实海漂垃圾清理责任,开展海洋垃圾常态化巡查等手段治理塑料垃圾。不妨也积极借鉴先进经验,以更广泛更立体的“蓝色循环”共建我们的蔚蓝家园。(默达)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友富薄板自主创新电镀铬薄板生产线投产 市场核心竞争力再提升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