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种业基地

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的收官之年。三年来,海南、四川等省份在探索打造种业基地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近期,北京、合肥、湖南怀化等地也提出建设“种业之都”。各地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创新攻关方面的实践为种业振兴打下良好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发展种业还需结合当地种质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科研基础进行综合考量,错位竞争,避免重复建设,体现地方特色。

我国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各地种质资源分布、研发和利用情况有所不同。凭借良好的光热条件,海南南繁种业基地从传统育种基地发展成为种业高地;黑龙江近年来国家级大豆种子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21年生产大豆种子4.98亿公斤,辐射供应吉林、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甘肃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年均产种5.8亿公斤,保障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这些地区结合自身优势、深耕育制种产业的做法,为其他地区发展种业提供了借鉴。

想要找准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在种业发展中脱颖而出,摸清家底是第一步。要通过种质资源普查掌握本地种业发展现状、资源要素家底,明确本地种业发展定位。有些地方气候独特、物种丰饶,有些地方科研基础好、技术先进,有些地方是用种大省、农业实践丰富,全面分析当地发展种业的优势与不足,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种业发展方案,才能更符合实际、体现特色。

保证种业发展方案的可操作性,还需倾听种业一线的声音。育制种专家从事相关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企业具有资本和市场化优势,更了解市场需求;农户身处用种第一线,能够深切感知种质的优劣和变化。充分听取科研院所、企业和农户的意见建议,可以保证种业振兴举措贴近实践、更好落地。

同时,各地还应为种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国家级种业基地设施用地、融资等需求,改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条件,在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开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种业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等,可以引导相关主体安心研发,持续投入。因地制宜强化育制种应用性研究,并给予长期稳定支持,避免贪大求全、低水平重复,助力种业振兴行动取得良好成效。(李和风)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ChatGLM3全新基座大模型赋能智谱清言 国内独家提供代码交互能力的AI产品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