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轻人整顿“份子钱”,社会需要这样的新风尚
据新华网10月25日报道,如今,“份子钱”是备受青年关注的话题。记者采访发现,年轻一代对“份子钱”的看法不一。有人因“份子钱”产生心理和财力负担,有人因“对方收过份子钱却不回礼”而烦恼,还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对不合理的“份子钱”说“不”,提出一些新观念、新做法。相关词条“年轻人开始整顿份子钱”,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这一词条下,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最怕的就是假期前后待婚朋友突然地寒暄。”“已经失联好久的朋友或同学突然发微信或者加好友,寒暄几句后直接发来了婚礼的邀请函。”“有一种被当街打劫的感觉。”……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附和,表示自己“苦份子久矣”。
当今的“份子钱”,是被人际关系和情感绑架的“付费社交”,是难以跨过的社交消费门槛。“份子钱”这一习俗起源于农耕社会,最初并不流行直接赠予钱财,也并非人情债,而是初衷带着好意的接济与祝福。份子可以是一块布料,可以是日用品,也可以是食物,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的“支援”。这一现象与我们的文化息息相关,与儒家的泛家族主义以及群体取向的社会组织体系有内在联系,本质是众筹,其中也隐含一种互助的契约关系。但近几十年来,随着商品经济深入人心,直接送钱的行为被全社会欣然接受。加之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办宴席早已不需要接济,“份子钱”的画风骤然改变,大家送礼送红包的风气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二三十年,有的地区“份子钱”便翻了几十倍。是否随“份子钱”、随多少“份子钱”,成为当代人衡量及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判断。
在以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对“份子钱”有了不同的理解与态度。现如今,年轻人大多远离家乡,在朋友和亲密关系的选择上更加追求自由。不少年轻人的工作经常发生变化,伴随而来的可能是居住环境和空间的不断变化。他们不再依赖传统的熟人社会,更加独立和自主。同时,个人意识的不断增强带来了价值观的变化。在他们看来,“份子钱”随着物价的飞涨也在水涨船高,但“份子钱”包含的情谊却在逐渐贬值。有的“份子钱”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甚至功利性,成为了工资的“收割机”。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情感打劫”时,他们开始对“份子钱”说不:有的人和朋友约定份子“互免”,有的人对“请帖刺客”置之不理,有的人对别人的邀约委婉拒绝,有的人开始举办不需要随礼的婚礼。拒绝随份子,逐渐成为年轻人进入社会后的一门必修课。
所谓的整顿“份子钱”,并非拒绝“人情味”。在热搜词条下,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年轻人“整顿”份子钱,但实际上是他们学着不再寻求所有人的认可,是对低质量社交的抛弃,对高质量社交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应适当改变对待份子钱的方式与观念,不再拘泥于所谓的礼尚往来,而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让“份子钱”回归祝福与互助的本意。(贾璐)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