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一书难求”,意味着什么?
瑞典文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作家约恩·福瑟。随后,他的作品在中国“身价大涨”,许多读者表示一书难求。据相关平台显示,诺奖公布后,约恩·福瑟的作品《有人将至》搜索登上热搜榜第三,该书目前已进入预售状态。
约恩·福瑟对大多数网友来说,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即使是文学专业的研究者,也未必个个都知晓他的作品。因此,有人对他受到追捧不以为然,认为这是“附庸风雅”。但是,这样的说法恐怕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每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前,总有那么几个名字会在媒体的预测中反复出现。但事实证明,公众虽然总是希望有熟悉的作家获奖,对突然涌现的新鲜名字,也同样充满好奇。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证明人们对于文学仍然充满热情,对于未知的领域仍然兴趣盎然,对于拥抱世界文化的愿望从未改变。
有人认为,约恩·福瑟引发的一书难求,可能只是“三分钟热度”。确实,不必讳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通俗读物,“读不懂”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文学阅读的意义,不能和“学习知识”完全画上等号,对于普通人而言,它是眼界的开阔,是思维的启迪,是人生的感悟。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介入文本,收获属于自己的启示,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阅读所追求的从来不是一个“标准答案”。
因此,哪怕真的只有“三分钟热度”,也没什么,当我们打开一位作家的作品时,就已经和其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就好像求学时读鲁迅,读曹雪芹,读海明威,也许当年的我们也只是处于“懵懂”状态,但只要这份联系还在,只要还能重拾这份“缘分”,就不难发现,我们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已经变得更深刻了。
这正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所在——我们的学识、视野终究是有限的,专业奖项不仅是对作家水平的肯定,也是为公众打开的一扇大门。从门外往里看,我们就从自己的“小世界”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就此而言,诺贝尔文学奖评得“对不对”,已不再是值得特别关心的问题。这些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作家对该奖项抱着风轻云淡的态度,这既显示中国文学创作的成熟态度,也充分体现出文化自强与自信。
不过,不必将诺贝尔文学奖看得太“重”,也并不意味着要走到另一个极端,即对其不屑一顾。事实上,通过该奖项,我们仍能掌握世界文学发展的潮流,现代思想发展的新动态,这显然是有利无害的。可见,当普通读者将约恩·福瑟的作品推上热搜榜时,显示出的其实是文化的活力、思想的活跃。(阿宝)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