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为什么要带孩子看亚运

迄今为止,杭州亚运会贡献了诸多将被历史铭记的瞬间,或来自多巴胺的勃发,或源于现场感的共情,但我至今难忘的是这样一个镜头:中国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打破亚洲纪录夺金,现场响起《歌唱祖国》,看台上的孩子们拉起小手热血跟唱。

这几天,也有不少朋友来问我:还能不能抓住亚运的尾巴去看一场比赛,不求热门,什么项目都行。他们的想法一致:要带孩子去看一看现场。

为什么要带孩子去看亚运?有人说,可以在长假中,把孩子从电子产品中拉出来,看一场热闹,留几分念想。这话自然没错,但我觉得,带着孩子看亚运,不妨视之为有后劲的第二课堂。

亚运,首先是爱国主义教育。

有人说,年轻一代生长在多元文化兴盛的当下,家国意识可能失于寡淡。但当获得首金的邹佳琪亮出她布满伤口和老茧的双手,当中国男子接力队在最后的直道反败为胜,我们分明看到了看台上无数泪目的年轻脸庞。

苦口婆心地说一百句,可能还抵不过赛场上的感同身受。这些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能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自己与国家、民族之间的血脉联系,对金牌的认知更理性、对体育的审美更端正,对中国人的身份更认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更深刻。

当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在眼前升起,当我们听到全场齐唱同一首歌,还有比这更生动、更有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吗?

亚运,也是挫折教育。我们不妨带孩子去看看失败——亚运会有12000多人参赛,金牌却只有481枚,竞技体育的主旋律其实是失利后的永不放弃。

怒放的生命,又何须金牌点缀。如果你在现场,或许可以给孩子讲讲马尔代夫游泳队运动员穆巴勒·阿扎姆·易卜拉欣的故事:第三次参加亚运会、一口气报了9个项目的易卜拉欣至今还是折戟预赛的“无名氏”。以前的他,甚至不知道标准泳池是什么样的。但他依然是一个英雄;男子万米决赛上,全场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最后一位完赛的柬埔寨“孤勇者”……

未来的人生路上,孩子们可能会遭遇疲惫、内心破防,体育不能包治百病,但至少是冬日暖阳、夏日凉风,可以教给孩子一个简单的道理:有时人生的缺憾、命运的无奈,往往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亚运,更是情感教育。亚运的赛场,写满了戏剧性的故事,这里的生命张力无处不在。

不妨给孩子讲讲谢震业的故事,他在赛场上“点歌”献给默默支持自己的妻子;可以给孩子讲讲张雨霏和池江璃花子的故事,她们都与病魔抗争,没有向命运认输;还一定要讲讲丘索维金娜的故事,讲一讲那句每逢大赛必有回响的“你未痊愈,我不敢老”。

“体育是人生最好的学校”。李宁曾经说过:“体育给我的不只是金牌,它训练了我对目标的坚定和寻找,也训练了我怎样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这是竞技体育运动给我人生最大的收益。”

在赛场上亲眼见证过的逆境奋起、成功喜悦、不屈坚持,都将是孩子未来远行路上的精神营养。

更重要的是,此刻的陪伴会让多年以后的他明白:人生的赛场上,你在看比赛,而我们在看你……(张彧)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奋斗有我,新声绽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今晚开播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