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为流动急救队伍建设撑腰打气

与以往急救培训进校园、进工地等不同的是,江西省新余市和吉林省长春市近期开展的急救技能培训,将培训对象延伸到“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就业群体。据报道,新余市已有55名“快递小哥”接受了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等急救技能培训;长春市首批已对30余名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人员进行了培训。如此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城市多一支流动急救队伍。

现场急救,首要的就是一个“快”字。打造城市流动急救队伍,不失为提高城市现场急救效能的一个好办法。心脏骤停,急救黄金时间为4~6分钟,而绝大多数“120”急救车难以在黄金时间内到达。危急时刻,第一目击者如果能快速响应,在第一时间给予救治,特别是应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的话,可以显著提升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穿行于城乡大街小巷的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如果掌握了急救技能,就能在关键时刻变身为第一个施救者。故而对他们的培训,不仅有利于其增强自救互救本领,也能让公众感受到“急救在身边”。正如一名接受了急救技能培训的快递员所说:“有时候,我看到有人受伤却不知道该如何帮忙,害怕错误操作会给其带来更大的伤害。现在有了一定的急救知识,就可以及时帮助他人了。”

当然,要打造一支真能管用的流动急救队伍,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新就业群体所在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乐于提供急救培训的机会,并鼓励员工关键时刻能出手救人;相关部门、机构对快递员、网约司机持续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定期培训或者回访的形式,不断巩固、提升他们的急救技能,并了解他们在日常急救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支持;将流动急救员纳入院前急救网络,在急救时给予专业力量支撑等。同时,相关法规政策及配套措施也要跟上,这是流动急救队伍建设的关键。比如,可将流动急救人员培训纳入政府相关计划,列出年度目标,给予财政投入保障,将其作为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持续开展下去。

让受过训练的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在遇到有人倒地不省人事时敢于上前施救。在这方面,不少地方已经出台了保障救助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比如,《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和《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均明确了“社会急救免责”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相信,有了专业能力培训和所在企业的支持,有了扶持和保障政策,有了“好人条款”的加持,流动急救队伍会如社会所期盼的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并由此带动“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蔚然成风。(李阳和)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甘肃省法院“陇法大讲堂”在兰州开讲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