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复活”老地名,赓续城市文脉

据本报近日报道,“上乘庵路”这个老地名将再现于新街口附近。随着城市建设、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我市各区追根溯源、挖掘史料,让遗憾消失的老地名“复活”,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沉淀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地名即是其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老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城市应当在发展中高度重视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使之成为赓续城市文脉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专门设有“地名文化保护”一章,要求“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并将符合条件的地名文化遗产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近日,民政部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其中包括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从城市到乡村,一批沉睡多年的老地名被逐一唤醒,它们所承载的人文记忆与乡土情怀也随之复苏,重新焕发光彩。

“复活”老地名,不只是把老地名记起来、叫起来,还要通过挖掘地名背后的故事,传承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因此,重启哪些老地名、如何重启,都颇有讲究。历史上,南京出现过超2万个老地名,其中较有文化价值的约2000个。从2006年起,我市就通过原址启用、挂牌立碑、以老地名命名住宅小区、命名公交站等方式重启了多个批次有价值的老地名,同时挖掘讲述城市历史故事,提升优化相应街区的文化氛围,让一个个老地名成为展示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名片。

更进一步说,老地名往往与特定的人文或自然地理实体相关联,包含着深厚多样的综合文化内涵,不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备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景观的特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复活”老地名应包括空间实体和名字双重恢复,让地名与相应的空间实体相匹配。例如,在南京的“网红打卡地”小西湖片区,不少市民游客会疑惑“湖在哪里”。小西湖历史上是有湖的,但后来在城市变迁发展的过程中消失了。好在这个遗憾即将得到修补。建设方透露,将在这里重新建设400余平方米的“小西湖”,让小西湖这个地名名副其实。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复活”老地名的必要性以及难度,这项工作是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紧密结合的,需要精心筹划、一体推进。

“复活”老地名,不只是简单地保留地名称谓,更要认识并发扬地名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将街巷里弄中的浓浓乡愁融入现代生活,让城市文化之“魂”在城镇格局、遗迹建筑、自然景观中可触可感,在城市肌理的更新中留住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温度。(吴云青)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