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潮州,何以“风物冠南方”
近年来,潮州旅游市场持续火爆。从“火出圈”的英歌舞,到被誉为“凤城之光”的广济桥灯光秀,再到短视频中被调侃为“潮汕毒药”的生腌海鲜等,都让潮州这座城市声名远播,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打卡地”。日前,南方日报评论员来到潮州调研,近距离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领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内驱力。
“开封疆虽隶于炎方,文物不殊于上国。”这是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对潮州的赞叹。如今来到潮州,似乎走进了那座文物荟萃的原真古城,处处感受到“风物冠南方”的典雅气质——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经历着时代的跌宕起伏,这座城市至今仍然保留着完整的历史风貌:在牌坊街,23座古牌坊次第铺开,串联起51条古街巷,唐、宋、元、明、清各时代精品建筑云集;广济楼与韩文公祠隔江相望,一条始建于北宋的广济桥横卧碧波,再现“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盛景;漫步在街头巷尾,古街石巷原汁原味,名门望族宗祠遍布,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非遗更是无处不在。
长久以来,网络上有一些人把广东比作“文化沙漠”,这大约是对“化外之地”的一种望文生义吧,既缺乏历史视野,也没有现实触感。只要来到潮州,这种偏见就很容易被打破。迄今为止,潮州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345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9个,是广东省文物古迹最密集的地方。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9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7项,覆盖40多个工艺门类品种……总而言之,从礼制到习俗,从工艺到饮食,潮州文化都形成了别具一格、自成体系的独特魅力,其体量之大、规模之广,工艺之精细,文化层次之高,在全国地级市都十分罕见。
如果把视线拉得够远,就看到潮州文化还具有深沉文化底蕴,它和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共同构成岭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潮州属于“在潮之州”,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蛮夷之地。但随着北方战乱不断,历史上几次“衣冠南渡”,大量中原人士避乱此地,并落地生根。特别是南宋迁都临安,经济重心南移,中原文化在这里盛极一时,和土著文化、海洋文化等碰撞融合,滋养了“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也正是得益于偏居一隅,这里反而成了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全方位保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形态。
在《故乡潮州》一书中,北大教授陈平原将潮州描述为“一座活着的古城”,无疑是对潮州文化的精准素描。潮州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因为它不是束之高阁的,不是摆在橱窗的,而是活着的,有温度的,有烟火气的。迄今为止,潮州民间礼俗中仍可看到“周礼”的影子;潮州音乐中仍有外地已失传的“二四谱”和古曲牌;潮州人仍然保持着“出花园”(潮式成人礼)的礼俗;在工夫茶中,还保留着“高冲低斟”“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程式,“一赏其色,二闻其香,三品其味,四回其甘”等过程……文化和生活的高度贴合,让这里的人们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文化自信,言语间皆流露出对潮州文化的自豪感。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来到潮州,对潮州古城给予“实属难得、弥足珍贵”等高度评价,并殷殷嘱托“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潮州牢记嘱托,坚决扛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动潮州文化活化传承。从全力推进潮州文化基础性研究,到保护好整个城市的脉络肌理,再到推动潮州文化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王庆峰)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