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地方查问题首先要刀刃向内

  今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先后深入河南、宁夏、湖南多地调研和暗查暗访,每到一处都能发现不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为什么遍地都是问题,相关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却始终没有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地方保护。地方大项目、大企业是推动GDP增长、解决就业的大户。有的企业对待执法检查“开机欢迎,关机欢送”,即使检查发现了问题,也被企业直接反映到领导那里后不了了之。这样查了也白查,久而久之,执法人员也就不想查、不愿查。

  二是政绩观错位。各地在拼经济比发展的过程中,纷纷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政策,比如,设立“企业宁静日”、要求入企执法检查报备等。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担心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便在执法时“宽松软”。

  三是瞻前顾后。有人说经济发展部门是“加油门”的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是“踩刹车”的部门。在重商安商兴商的大背景下,有的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信奉“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处事之道,不敢得罪大企业,有意见不敢提,污染项目不敢否,企业污染不敢查,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四是能力短缺。生态环境部门是综合性部门,既需要专业型人才,也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人员总数较少,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更少,成为工作时的短板。

  五是“猫鼠一家”。确有个别执法人员与不法企业串通一气,本应是生态环境“保护人”,却变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污染源”,检查时通风报信,让执法人员“空手而归”。

  总之,地方不作为既有执法环境问题,也有企业守法诚信问题,还有执法能力水平素质问题。这些问题致使一些企业该建的污染治理设施不建,长期违法排污,甚至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不应抱有侥幸心理、得过且过,等问题藏不住了、被上级部门发现了才被动应对。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敢于刀刃向内,有针对性地积极寻找破解方法,才能无愧于职责使命。(张鸣)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