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赓续“何以中国”的历史文脉

新的征途,大道如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足迹中,“文化”这一主题贯穿始终。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指引我们从传承与发展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今日之中国,一个个非遗项目以中华文化特有的语言,向世界展现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魅力,展现一个历久弥新、青春翱翔的中国形象。这些熠熠生辉的不朽造物,无不展示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而“何以中国”的文化传承,不仅在物,更在人。

以“手铲释天书”的接力传承,守护文化根脉。5000多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陕西石峁遗址的发现被誉为“石破天惊”……这些都离不开考古人用手铲在历史的泥土中寻找蛛丝马迹,探寻中华文明的基因。站在新的起点守护文化根脉,更需要一代代考古工作者以“手铲释天书”的接力传承,用手铲刮出历史,刮出文化,让中国历史变得有血有肉,让深埋在地下的文物重见天日,将华夏文明展示给世界。

以“甘坐冷板凳”的悉心呵护,绽放文物光彩。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守护文物,让文明瑰宝呈现于世、传于后人,需要一代代文物保护者以“甘坐冷板凳”的悉心呵护,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执着专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静守千秋文物尘。深刻认识到手中的一杯一盏、一珏一瑗、一书一函、一檩一椽不只是文物,更是“文明的载体”“国家的记忆”,当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甘于远离繁华、耐住岁月寂寞,或埋首于田间案头,或沉潜于大漠边疆,技于指尖,俯仰千年,不断还原历史面貌本来的样子,激扬中华文明跨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以“勇担新使命”的责任担当,践行文明使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无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节目的持续火爆,还是《故宫社区》App上线,为观众提供更为开放和有趣的互动体验,抑或是四川以金沙元素打造的城市景观、主题地铁、主题酒店、特色美食等持续刺激金沙片区经济的发展,都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特征、经济规律的深度嵌入,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用心用情答好“何以中国”文化题,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定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力量。(胡臣臣)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