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书记割麦”火上热搜不是偶然
近日,某地一位区委书记与村民比赛手工割麦子的视频火了。随着一声哨响,这位书记弯腰躬身、挥镰割麦,动作相当娴熟,围观群众和各地网友一片点赞。
“手里有活”“是个老手”——大家对这位书记的好评,源于一种真实,干活就有个干活的样子,绝非一走一过、“打卡作秀”;源于一种亲切,用力抻“麦绳”、膝盖压麦捆,这样的把式“一天两天练不出来”“一定是农村出来的”;源于一种融入,与村民同台竞技,劳动画面其乐融融。扑下身子、不端不装,也让大家相信,这样的干部就来自群众中间,也愿意回到群众身边。
短短几十秒的视频,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下“零差评”,实属难得。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让群众说“好”,其实没有那么难。只要踏实务实,只要真诚真心,大家一定能够感知到,并不吝给予认可与肯定。当然,但凡扭捏作态或浮于表面,也一定会分分钟被拆穿。
这些年,不少干部一直很困惑,自己绞尽脑汁“贴近”群众,但怎么总感觉“出了一身汗,仍然不好看”。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看似“走近”了群众,却没有“走进”群众。浩浩荡荡走出机关下基层,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跟群众话都没说上几句;表面是和群众坐在了一条板凳上,但拿腔作势,群众既不想听也插不上话;调研提纲、惠民点子盘了一箩筐,但多是拍脑瓜想当然,再洋洋洒洒、花里胡哨也没人认可。缺乏现实支点和情感支撑的“贴近”,只能是“贴了个寂寞”,还很容易招致反感。
网络时代,资讯发达,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联系群众,都有了更多渠道和路径。但画面代替不了见面,电话替代不了对话,脚沾泥土、扎根生活始终是各级干部的必修课。尤其相当一部分年轻干部,从家门进校门再进机关门,专业知识丰富但劳动经验不足,文件语言运用自如但群众语言说不上来,更需要多在基层一线历练成长。正如有网友所言,割过麦子种过地,就能体会到劳动者的不容易;挤挤公交买买菜,就能看到人间烟火世情百态。与群众生活同频共振,才能感知群众的痛点,找到破题的法子。
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讲述一段故事:红军刚到陕北时,人民对我们是“敬鬼神而远之”、纷纷“躲避”。直到经过整风以后,杨家岭组织的秧歌队与安塞劳动英雄的秧歌扭到了一起,他才由衷感叹“从此天下太平矣!”犹记当年,焦裕禄同志曾提出深入“饭场”,号召干部们每到饭点,就和农民一样端着饭碗出来到街头、到树下,边吃边聊,家长里短、村社新闻、生产救灾等,都是饭场谈论的内容。“扭秧歌”也好,“开饭场”也罢,与前文的“割麦子”一样,都不是目的,而是媒介,是联系群众的媒介,融入群众的方法。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乐见更多干部走进人民中间,走到工作一线,为群众为社会耕耘出美好未来。(田闻之)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