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陪伴是防止孩子沉迷网游最好的药方

暑假到了,最让家长们头疼的手机、平板“争夺战”又开始了。“早上看视频,晚上打游戏,还不如不让孩子放假。”家住广州市越秀区的家长张女士(化名)为此感到很苦恼。到了暑假,自己仍要上班,在读初二的儿子则常常自己在家,沉浸在网络中,一整天盯着屏幕,和同伴一起玩网络游戏。对此,老师提醒,在孩子沉浸于网络游戏时,家长应担起监护人责任,科学引导孩子在合理范围内玩电子游戏,做好陪伴与疏导,让孩子摆脱过度沉迷,避免假期生活“失衡”。(7月14日《广州日报》)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中小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比例日益增长,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网游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游戏行业积极落实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充值消费额度等要求,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取得了显著效果。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不过仍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一直在打网络游戏,特别是寒暑假期间,每天玩数个小时不停手。现实中,不少家长采取“断网”甚至更极端的管教方式,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还激化了矛盾。一些家长觉得,只有彻底关闭网络游戏,才能彻底解决孩子沉迷网游问题。这样的认识显然是偏执的,网络游戏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游戏不会消失,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

不必讳言,许多家长并不了解网络游戏,觉得所有游戏都是不好的。应看到,网络游戏的新奇性、娱乐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契合青少年好玩、好奇心强、社交需求强的年龄特征,适度地玩网络游戏能起到娱乐、放松与情绪释放的作用。玩游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显示,超七成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游,父母对孩子玩游戏的监管多以成绩为标准;近四成学生因网游与父母发生过争执,而沉迷网游的孩子多来自忽视型和专制型家庭。现实中不少案例也表明,因工作及生活压力,有些父母忽视对孩子的陪伴与疏导,孩子只能在网游中找到快乐;还有家长不让孩子玩,自己却玩得不亦乐乎……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需要政府、学校、平台、家庭多方协同合力,织牢保护网。从家长角度而言,比起指责孩子“天天就知道玩游戏”,家长更应树立“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的正确游戏观,理解和接受孩子接触网游,而不是一味禁堵。同时,和孩子建立清晰的游戏规则,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游戏的时间和频率,帮助孩子分辨游戏的优劣、善恶和价值,并在节制网络娱乐方面以身作则多做榜样。

更重要的是,防止孩子沉迷网游,陪伴是最好的“药方”。家长应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听听他们在学校里遇到的人和事,在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烦恼,陪孩子到户外走一走,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总而言之,今天的孩子不可能与网游隔绝,只有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让孩子养成理智健康娱乐习惯,才能避免其沉迷网游。(付彪)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