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让更多人掌握应急救护技能

近日在浙江省湖州市一座体育馆内,一名男子在运动时突然晕倒、失去意识,正在现场的一名医生立即对男子实施心肺复苏。由于抢救及时,这名晕倒男子恢复良好。

急救在“急”。突发情况时有人能立刻施救,对于保障生命安全十分关键。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到科学有效救护,遭遇突发状况的人很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健康损失甚至失去生命。客观来说,不是每个遭遇意外的人都能及时遇到医护人员,由于在场人员缺乏急救技能而错失抢救时机的事件也偶有发生。这也向社会发出警示:提升社会急救能力,让更多人掌握应急救护技能很有必要。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社会急救能力建设。去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公共场所配置急救设备,加强对交通、体育、景区、学校等从业人员的急救培训。截至2022年底,全国红十字系统共培训救护员316万余人,已在学校、交通场站、景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超4.3万台。与此同时,我国急救设备配置数量仍然相对不足,懂得急救的人占比较低,还需持续加强急救设备配置,不断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升全民急救能力。

提升全民急救能力,提高公共场所和家庭急救设备的配备率十分必要。遇到紧急情况,急救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对于实施急救能够发挥积极和重要作用。有必要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的显眼位置安装急救设备,并用特殊颜色标识,方便第一时间找到。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自行配备急救设备。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家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在医护人员上门前,家属可以采取急救措施,提高急救成功率。

提升全民急救能力,强化人群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是重要一环。很多时候,遇到紧急情况,周围人即便很想施以援手,可限于缺乏技能,又不会操作急救设备,往往只能看着干着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到2030年将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3%及以上。3%这个比例看似不高,但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比如,要鼓励车站、体育馆、学校、景点等公共场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急救培训,让急救成为必备技能;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急救培训;可将急救知识和技能纳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中,让急救培训成为“必修课”……

提升全民急救能力,还要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社会氛围。不可否认,急救过程存在风险,可能出现救护失败或对患者身体产生损伤,有人因担心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不敢出手相救。对此,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保障施救者的权益,消除施救者的后顾之忧。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施救行为是大爱之举,理应受到社会的鼓励和赞扬。

急救关系生命安全,加强急救能力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提升全社会急救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人人学急救、会急救、敢急救,共同携手为生命安全多加一道保障。(申少铁)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