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被冤猥亵又遭网暴,迟来的道歉有用吗

最近,“无锡3岁女童事件”引发广泛关注。7月11日,无锡市公安局发布事件调查结果,未发现女孩被人猥亵,不予立案。警方刚发通报不久,就有曾短信辱骂蛋糕店店主汤某的网友向其道歉,表示自己从网络上获取了其手机号,想给他说“对不起”。

详实通报之下,新闻出现反转,可当事人受到的伤害已无法抹去,而这样的狗血事件还比比皆是。总有一批人热衷网络“断案”、线上“开庭”,不关心事件的来龙去脉,也不注意网络发言的边界,仅是看见几段视频、几篇“小作文”便热血沸腾、冲锋陷阵。从“广州血衣案”里的老师,到“小慧君事件”中的老板,在事实明晰之前无不遭受了铺天盖地的谩骂诅咒。而等发现真相与自己想象的不同,这些施暴者要么喊冤称“自己被当枪使了”,要么干脆删帖销号溜之大吉,而接下来可能又会寻找新的目标,开始新一轮狂欢。

遇事站队、激情喷脏,真是为了伸张正义么?不可否认,朴素情感会引发大众对公序良俗的追问,很多事件的解决也离不开网络舆论的推动。可从键盘侠的暴力表现来看,多数人不过是为了发泄情绪罢了。自以为躲在网络暗处,就能随意站上道德制高点,恨不得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身败名裂,以此彰显自己的“大义凛然”。

当然,除了个人情绪之外,每一轮网暴都少不了幕后推手。仍以“女童事件”为例,案件尚在调查过程中,不少自媒体就开始兴风作浪。靠编造细节引流,靠惊悚行文涨粉,自诩“为弱者发声”,不过是聚集了更多追随者群起而攻之。正如《乌合之众》指出,“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于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

“如果道歉能解决问题,还要法律干什么?”连日来,《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等重磅文件相继发布,全链条治理网暴有了更为坚实的支点。这也提醒所有吃瓜冲浪乃至按键伤人者,网络虽然具有隐匿性和虚拟性,但绝不是法外之地,无论网上网下,每个人都要为自身言行负责。不因主观情绪先行而轻易置评,不因“法难责众”而喊打喊杀,这理应成为上网前的必修课。

“网暴-反思-再网暴”的循环,照见了多少无知、无脑与无畏。期待法治利剑高悬,揪出口无遮拦的键盘侠,严惩积毁销骨的施暴者,让更多“蛋糕店老板”在网络空间中同样能等到正义的到来。(关末)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