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抓住城市充电设施“牛鼻子”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产量和保有量稳居世界第一并实现大规模出口,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688.7万辆,两年时间增长了4倍;2023年1-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27.7%,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然而,“充电焦虑”“里程焦虑”依然时常伴随着众多新能源车主。每到冬天,电池性能下降,或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新能源车主“焦虑”尤甚。
如何破解里程焦虑?业界共识之一是增加电池的密度和容量。但以目前技术水平,每增加1度电,意味着增加约5.5KG的重量,充电时间也会增加。如今,动辄续航500公里起步的新车型不断问世,已接近甚至超越大部分小型燃油汽车的满箱油续航里程,但里程焦虑不减反增。因此,业界另一个共识就是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截至2023年5月底,充电基础设施规模达到635.6万台,公共充电桩约占33%、私人充电桩约占67%。但除了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外,充电桩“闲忙不均”,“僵尸桩”时常可见,高峰时段“一桩难求”等现象仍然存在。
当前,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设施覆盖率超过80%,全国65%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条件,但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还较为突出。
充电基础设施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力争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要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
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离不开适度超前的科学布局。既要坚持应建尽建、因地制宜、均衡合理,又要在总量规模、结构功能、建设空间等方面留有余地,才能更好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加强重点区域建设。只有织好“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互联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结构完善的城市充电网络”“有效覆盖的农村地区充电网络”这四张网,对症补齐居住区、公共区域充电基础设施短板,解决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找桩难”“进小区难”“公路充电难”等问题,才能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车主的里程焦虑。
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离不开安全便捷的创新融合。我国已形成交流慢充、直流快充等技术发展路线,车桩兼容水平逐步提升,但还需在充电效率、智能控制、安全监测等方面下足功夫。要坚持安全第一,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充电服务经济性和便捷性;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水平,鼓励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唯有如此才能更好服务于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也将为相关产业发展、市场增长、消费促进、技术升级释放更广阔空间。
小小充电桩,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新能源汽车大市场。抓住充电基础设施的“牛鼻子”,就能引领新能源汽车消费升级,构建新兴产业生态,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半月谈评论员)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