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文化自信 载中国式现代化之道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陕西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7月9日在陕西西安启动。北京、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地网信办与文物部门跨界合作,推出线上线下联动的接力传播活动。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致力于立民族文化之根、铸民族精神之魂、拓文明发展之道,就是要诠释“何以中国”,让我们不断在探源中华文明中汲取精神养分,助推五千年文明古国走向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动能,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未来已来,过去未去,望向历史深处,延续千年文脉,孕育出了灿烂无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民族气质和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不管是仰韶文化遗址、良渚古城遗址、中华文明“满天星斗”的神秘星辰——三星堆遗址,还是壮阔无比的“华夏农耕文明”“古代治理智慧”“礼乐射御书数”中提炼文化精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之路,是传承之路,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而今,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都在传承中不断被拉长、历史信度不断增强、文明细节不断被丰富,壮丽的“文化瑰宝”足以点燃我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让文化自信之花在华夏大地“灼灼其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交往理念,到“和为贵”“和气生财”的和谐目标;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实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了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示出我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的思想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嵌进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国作为古老的东方大国,已经构架起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以交流互鉴再度让文明充满生命力,秉持包容精神,去“文明冲突”,以开放之势让世界从中华文明中汲取“中国智慧”,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如果说中国拥抱文明世界是中国的“姿态”,那么世界拥抱文明中国是历史的必然,其事实也正是如此。倡导文明更要与时俱进,中国人民也将与世界一起,让人类命运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以开放包容、创新创造的思维,要在乐迎世界各国文明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中,延续中华文脉的“大国工程”,守住“文化根脉”,深度挖掘中华文化这座精神“宝藏”,才能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代代传承,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走出去、引进来”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唐代远)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