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短斤缺两被罚30万个案应引发多方反思

近日,《海鲜加工广场短斤缺两被罚30万》消息冲上热搜,引发关注。说的是三亚市市监局通报一起欺诈消费者事件:涉事商户“三亚天涯彭进风海鲜店”作弊将海鲜称重塑料筐重量计入账单结算,存在短斤缺两的违法经营行为;责令该海鲜加工广场将涉事商户清退出场,对涉事商户罚款30万元;责令该海鲜加工广场全面停业整顿,罚款10万元。同时,该海鲜加工广场市场管理方已对消费者进行先行赔付。

作为个案,不法奸商短斤缺两不仅缺损商德,而且公然违法。当地监管部门依法查处理所当然,不值置喙,不是问题。而此个案传递出的多重警示信号,才更值得多方反思。

据通报,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立即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并赶赴现场开展调查。也就是说,相关监管是接到举报后的被动查处,属于事后补救性质的被动监管,而不是事前防范事中介入性质的主动监管。不妨试问,假如没有消费者举报,奸商短斤缺两问题会被主动发现吗?此问,难道不值得相关监管反思吗?

据报道,网名为“铁头惩恶扬善”消费者一行到涉事海鲜加工广场购买海鲜后,用自带秤具复秤时发现商家存在短斤缺两经营行为,随后拨打12345政府热线投诉。不妨设想两点:其一,假如不是消费者对自己消费权益进行“复秤”,会发现短斤缺两侵权问题吗?进而假如不是消费者对维护自身消费权益不依不挠,会有上述查处结果吗?其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如此认真较真的消费者呢?日常能否自觉关注和主动维护自身消费权益,显然值得更多消费者反思。

对海鲜加工广场市场管理方而言,假如日常相应监管责任到位,涉事商户作弊将海鲜称重塑料筐重量计入账单结算,实施短斤缺两违法经营行为会发生并得逞吗?再进一步诘问,本广场内撞到“枪口上”的商户出事了,其他商户中是否还有存在类似行为的“漏网之鱼”?这些疑问,需要市场管理方在海鲜加工广场全面停业整顿期间反思排查。

短斤缺两被罚30万,虽然只是发生于一时一地的个案,其他地方到底有没有类似情形?恐怕谁也不敢担保给出确定性准数。从这个意义上说,恐怕其他地方各方关注本案时,不仅只有围观看热闹,而更应将之当作一个警示信号,进而本着问题导向,从教育加力监管补位等方面反躬自省自查自纪,确保杜绝此类问题在本地复制和重演呢?(陈庆贵)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