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下线“匿名功能”,知乎何以敢“吃螃蟹”?

7月7日,知乎发文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知乎表示,设立“匿名功能”初衷是建立在用户开放讨论、友善互动的基础之上的,但随着互联网沟通环境日益复杂,为保障社区内的良性讨论,知乎已在最新版本App中完成了“匿名功能”下线的开发,预计7月14日上线各大应用商店,“匿名功能”将在新旧版本App端及PC端正式下线。对于历史匿名内容,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将其转为实名。(7月8日 东方网)

知乎下线“匿名功能”,引发舆论关注,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网上跟帖评论支持者占比较大,如:“第一个吃螃蟹”“利大于弊”“早该实名了”,有助“防止网络喷子”,实名后“是人是鬼立马显原形”,感叹“知乎长大了”,甚至有网友在知乎评论区表示:“这是历史性大变革”。

知乎于2011年1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努力打造中文互联网高质量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建立起以社区驱动的内容变现商业模式。去年4月22日,知乎在港交所上市,当年实现收入36.05亿元,月均活跃用户数达到1.01亿。

应该肯定,“匿名功能”对知乎快速聚集用户、增加社区粘性、扩大社会影响起到重大作用。这也是各大网络平台吸引用户的不二“法宝”。近年来,网络空间乱象丛生,水军活跃、谣言漫天、恶意诋毁、暴力横生……凡此种种,平台“匿名功能”成为最大幕后“推手”,这一点毋庸置疑。

实践证明,“匿名功能”是把双刃剑,包括知乎在内的网络平台,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近年来,知乎社区多次因用户匿名发帖造谣诽谤,招来网友抨击、遭到监管处罚;6月份,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在朋友圈发帖,抨击知乎匿名用户造谣诽谤,呼吁知乎修改发帖规则,以还自己清白,再次引发关注。

有观点认为,黄渊普的抨击是压垮知乎“匿名功能”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种看法显然过于简单。多年来,社会各界关于整治网络乱象的呼声日益高涨,监管“有形之手”持续发力,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晴朗”系列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实效。7月7日,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要求网络平台加强社区版块、网络群组管理,禁止创建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等。

国家陆续出台监管举措,旨在合力织密“金钟罩”,划出平台运营“高压线”。对此,知乎明知下线“匿名功能”不可避免带来流量损失,但依然选择“人间清醒”,深知与其后知后觉、如履薄冰,不如顺势而为、做识时务者,不惜挥刀“自我革命”,争取化被动为主动,重塑社区生态。这才是知乎敢于“吃螃蟹”、主动下线“匿名功能”的关键因素,殊为难能可贵,也是最值得各大平台借鉴之处。(徐林生)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