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电商“低价坑”要加强监管
近来,不少消费者反映网购时遭遇商家设置的假低价陷阱,稍不注意就可能上当。日前,深圳市消委会对19家电商平台开展线上体验调查。通过对商品搜索页、商品详情页、下单勾选页面、订单付款页面、用户评价等页面及信息的查阅,发现11家平台存在低价诱导问题。(据7月4日《工人日报》)
“想买鞋套,看到低价链接,点进去发现却是一只鞋套的价格,谁买鞋套只买一只”“一款储存卡标明到手价198元,然而结算时价格却是219元,商家表示以结算价为准”“看到一件衣服9.9元,点进去才发现卖9.9元的只是衣服上的一个小配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公众重要生活方式的当下,许多人往往会放弃实体店而到网络上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之所以如此,除了方便快捷、选择余地大外,更重要的是性价比较高。
正因价格是网络购物时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关键因素,部分电商平台商家抓住消费者价格偏好,利用消费者和商家信息不对称,通过各种形式设置虚假低价信息,以吸引诱导更多消费者点击浏览和购买。然而,当消费者选择购买商品时,要么根本无法点击操作,要么货不对版、要么粗制滥造……简而言之,部分商家就是利用价格给消费者挖“坑”,然后“请君入瓮”。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商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商家利用价格“长袖善舞”“暗度陈仓”,丧失诚信,涉嫌价格欺诈。
面对层出不穷的低价陷阱,广大消费者要擦亮一双慧眼,不要被低廉的价格所诱惑而失去理智。法律更不能作壁上观,相关执法部门要硬起手腕整治,给消费者塑造一个“童叟无欺”的消费环境。
是“真低价”还是“满满的套路”?笔者认为,电商是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网上交易洽谈的平台,需依据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针对网购低价名不副实情况,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对违规商品作出下架或调整处理,同时在技术层面优化升级,遏制价格违规行为,让不良商户付出违法成本。(樊树林)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