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莫让手机套餐变“套路”

本想办个低月租的手机套餐,却被莫名其妙购买了零元购机的金融合约分期产品;续费家庭宽带,却稀里糊涂开通了小额信贷、预授权冻结等金融业务,直到产生不良征信记录或接到金融公司催收电话,才发现自己被“套路”了……办理通信业务,却意外背上一笔贷款,手机套餐背后的这些猫腻,都指向近年来各大通信运营商广泛布局的消费金融业务。

手机卡实名制之后,运营商不仅手握海量用户基础信息,且数据维度相当丰富,涉及地理位置、银行卡交易等多个方面。为拓展业务版图、提高盈利水平,运营商聚焦深度开发用户数据价值,纷纷进军消费金融市场,并以线下营业厅为入口,推出了“零元购”“办套餐送手机”等业务。

理论上讲,通信运营商进行多元化布局并无不妥:消费者降低了购机门槛,还可享受话费补贴等优惠;运营商可以维系用户长期在网;手机厂商提高了销量;金融服务公司获取了长期客户。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销售人员避重就轻,只讲套餐优惠,对暗含的风险却含糊其辞。面对冗长繁杂的格式条款,消费者在销售人员的诱导下输密码、签字、证件拍照,却不知自己签的是一份贷款合同,甚至无意间接受了“手机欠费就意味着贷款逾期和信用受损”的约定。

通信运营商“你不问我就不说”的做法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运营商拓宽业务范围应建立在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前提上,明明白白告知风险和收益,把选择权留给消费者。遮遮掩掩、瞒天过海的做法不仅辜负消费者的信任,也对自身发展毫无益处。

对消费者来说,要珍视个人信用,警惕各种所谓“免费”“低价”的商品和服务。征信是个人信用的重要反映,与购房、求职、贷款等事务密切相关。如果发现被“套路”,要积极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及时止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作为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尽管很多营业网点对于办理业务的流程都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有打折扣和走样的情况。对此,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引导营业网点提高工作规范性,特别是对于格式条款中涉及重大利害关系的约定,销售人员应严格履行提示和说明义务,营造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消费的环境。(康琼艳)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