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使“博物馆热”经久不衰?
当前,“博物馆热”在年轻群体中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逛博物馆,持续密切关注博物馆的动态,线下打卡博物馆展览、线上云逛博物馆逐渐成为新风尚。
“博物馆热”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在多重要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首先,博物馆本身便具有浓郁文化氛围与适宜室内环境,多靠近城市交通枢纽,交通便捷且环境优渥使其被纳入年轻人假期出行计划中。其次,博物馆在科技赋能下展品展示方式更具吸引力,加以中华民族长久历史底蕴凝聚在每一件文物中,走进博物馆能使年轻人得以更好地了解中华历史文化,增进自我知识储备与汲取精神世界“养分”,获取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再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与进一步传播,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博物馆的文化印象,博物馆“看展式社交”逐渐成为潮流,带动了更多年轻人成为“博物馆热”中的一员。究其根源,博物馆“热度”上升来源于年轻人探索自我内心、追求文化性社交的诉求,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要维系“博物馆热”,须始终与时俱进,以科技智慧建设博物馆,借社交媒体新风口进行传播宣传。“博物馆热”彰显出博物馆在年轻一代中的文化吸引力与巨大传播潜能,在科学技术赋能博物馆的当下,博物馆应着力探索如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等新型文旅服务,广泛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博物馆叙事方式,如“数说犀尊”展览、“数字藏经洞”项目、“云游敦煌”小程序等便是很好的先例,使馆内藏品实体展示焕发出文化自信的力量,满足年轻人对“逛”博物馆更多样的需求。此外,新兴媒体传播作为“博物馆热”的“催化剂”,博物馆应善于抓住社交媒体传播风口,运用多样式的互动,迅速拉近与年轻人群体之间的距离,将“博物馆热”扩散得更加淋漓尽致。但对年轻人而言,要警惕泛娱乐化倾向,在被网络宣传吸引而走进博物馆后,除了拍照打卡以外,更要关注藏品本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远内核。
要延续“博物馆热”,须立足文化根基,以藏品文物具体化呈现,彰显博物馆中的深层文化价值。从天文地理到历史人文,从石器时代到工业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的积淀与底蕴凝聚在藏品文物之中。“博物馆热”出现与发展,不仅得益于博物馆的对外宣传推广,更因藏品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有触动人心的力量,促使人们走进博物馆,自觉认知了解、传承发扬中华文化。基于此,鼓励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共同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是博物馆对大众的工作目标与追求,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完善馆内相应设施建设,面对大众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发掘博物馆展品深层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使文物藏品在大众心中“活起来”,才能更好地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为“博物馆热”中的文化传承与弘扬注入新鲜活力。
博物馆依然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作品载体的集中地,在创新元素丰富博物馆展览与宣传的当下,我们更希望被“博物馆热”吸引而来的年轻人能真正爱上博物馆,用纯粹的内心去感知藏品的价值,以博物馆为起点,深入了解城市地域文化魅力,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传播向更广阔的天地。(郭泳兰)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