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品味“一颗芒果”的科技含量
据《广西日报》报道,又到芒果飘香时。百色是我国芒果主产区,一场事关芒果产业发展的学术研讨会近日在百色举行,来自国内芒果生物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就芒果科技前沿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乡村振兴融合等展开深入研讨。
这篇报道,以“一颗芒果的科技芯”为题,重点介绍了百色学院以芒果为媒开展科技助农,服务乡村振兴的情况。
其实,农业和科技自古以来就密不可分。比如温室栽培,据《汉书》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表明,至少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古人就会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了。当然,古时候的农业科技,和现在相比只是小菜一碟。
小小的“一颗芒果”,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多少心血?设立于百色学院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广西芒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单项农产品科技创新平台。该实验室开展芒果产前—产中—产后产业链研究,从育种、保鲜和深加工等各方面提升广西芒果研究水平。2012年至2021年,百色学院在芒果研究领域申请的专利达30项,位居全国第一。
小小的“一颗芒果”,蕴含的科技含量达到了什么地步?不说育种、种植、保鲜等领域,就是小小的“选果”环节,科技的力量也不容小觑。今年6月,百色市首条芒果智能分选“神器”在右江区投入使用,其不仅能细分每一颗芒果的大小、重量、色泽,而且能把外观有损伤甚至内部有瑕疵的芒果分拣出来,比如花斑、刺伤、黑心等,从而确保外销芒果的品质。
事实上,不仅是“一颗芒果”,“一根甘蔗”的科技含量也不同凡响。在不久前公布的2023年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人名单中,广西甘蔗创新团队成员、自治区乡村科技特派员王伦旺研究员位列其中。他36年如一日,一直从事甘蔗育种与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带领团队选育出甘蔗品种35个,其中推广应用面积最大的桂糖42号,2022年种植面积占全区的36.7%、全国的28.7%。
同样的,“一个番茄”中也少不了科研人员的辛勤与智慧。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番茄茄子科研团队70%以上的科研人员为女性,她们每年配制上千个番茄组合,在番茄成熟季节,每名育种人至少要品尝250公斤番茄。经过多年攻关,她们获得国家非农作物品种登记的番茄品种已有12个。该团队,在今年的“全国巾帼文明岗”评选中榜上有名。
品味“一颗芒果”“一根甘蔗”“一个番茄”……的科技含量,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信科技、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相信奋战在实验室和田间的科研人才、奔走在地头和市场的实用型人才、穿行在校园和实习基地的后备人才,将会推动乡村振兴大步向前,让市民的餐桌果盘更丰富,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涨。(利桑)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