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看书、听戏、喝咖啡,北京古建还有哪些新可能?

“特种兵式”旅游热度未消,沉浸式、慢节拍的Citywalk又在城市青年中流行开来。在北京,一批开在古建中的精致咖啡店成为时尚人士的首选打卡地。

走进这些咖啡店,你能感受到厚重历史与潮流文化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潭柘寺景区梨树院的加福咖啡馆,古刹的清幽伴着咖啡的浓香,足以让人得到精神小憩;在西什库天主教堂配楼的1901Cafe,哥特式建筑风格搭配复古内饰,异域风情别有一番滋味;一家名为莲咖啡的咖啡馆,位于明清两代城墙上守军的执勤用房,闲坐其中便可感受北京城从古至今的文化变迁……古建与咖啡的跨界混搭相得益彰,既探索出古建活化利用的新路径,也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古建是凝固的历史、时代的缩影,北京在这方面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数据显示,本市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多达300余处,而没有被记录在册的名人旧居、历史遗迹更是数不胜数。时光步履不停,让人愈发珍视这笔历史的馈赠,也让一个问题愈发凸显: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古建?铁将军把门,长久疏于养护缺乏人气,古建必然扛不住风吹雨打;“养在深闺人未识”,终究抵不住记忆的流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活起来、用起来,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是更好的破题方向。就如上述这些咖啡店,店主接手古建之后都要边住边修,而当古建与现代生活融通,其承载的历史底蕴和城市文化,也就春风化雨般地融入了当代人的生活。

从国际经验看,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文化遗产保护成效的重要标准。包括北京在内的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都在古建活化利用上用功发力。除了咖啡店,北京一些地区也进行着其他探索。比如,西城主打“会馆有戏”品牌,以历史悠久的会馆为载体,汇聚北京优质演出资源,着力探索传统戏曲的时尚表达;雁翅楼、万松老人塔小院、林白水先生故居等开起书店,回龙观玉光寺去年还破天荒开了一场音乐会。这些因地制宜的尝试让古建变为文化客厅,拓展了文化服务的人群范围,也于无形中培厚着全国文化中心的底色。2021年重新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特别新增“保护利用”一章,为文物古建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法律支持。期待相关方面抓住契机、行动起来,探索自己的“古建+”方案,让更多北京市民“开门见文化”。

当然,“古建+”也非易事,有人总结出流程报批、资金投入、投资回报三大主要痛点。从成熟案例来看,破解“‘死保’易,活用难”的尴尬,需要依靠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从而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其中。同时,古建修复修缮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真正懂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较少,主管部门和专业协会需要发挥更多作用,做好盘活资源和推广培训工作。总之,有人气的建筑才是活的建筑,在严把关的基础上多开“脑洞”、多做帮扶,才能吸引更多业态融入其中。这既是为历史负责,也将点缀城市生活。(崔文佳)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