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大好河山不应有“防偷窥”模式

国道旁筑高墙防“偷窥”雪山、公路边设围挡防“窃视”瀑布……近日,《南方日报》持续关注景区筑墙挡景行为并发表相关评论,呼吁“相关地方和景区跳出‘封闭思维’”。根据最新消息,被曝光的梅里雪山景区已作出回应,表示将诚恳抓好整改工作,对两个景点实行免费开放。

瞰祖国大好河山、品中华人文之美,本是一件赏心悦目的快事。然而,有些地方却企图将大山大河的边边角角都管起来、遮起来,决不让未买票者“窃”得一丝景致。从社会反馈看,筑墙挡景行为不仅吃相难看、招人生厌,更有可能“反噬”自身,即景区越做越“小气”、越做越“短视”。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筑墙挡景看似“挡”住了人们获取免费风景的通途,实则也“挡”住了人们对景区良好形象的口耳相传。而后者,或许才是当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回顾近期的媒体报道,从自驾游途经景区要买门票,到“连环套式”门票备受吐槽,再到如今的筑墙挡景让当地“败好感”,层出不穷的煞风景之举背后,恐怕还是“门票思维”在作祟。这些案例充分表明:打门票经济的“小算盘”,失去的将是全域旅游的大市场。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写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要义在于聚人气、强保障、优服务。杭州西湖景点免费开放最为人们津津乐道,且收获了引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中道理不难理解: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随着客流量的增加,餐饮、住宿、零售等服务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创造旅游大丰收。概言之,发展旅游业,要算眼前账,更要算口碑账、算长远账。从这个层面看,筑墙挡景不如还景于民,我们乐见更多景区拆掉路上的高墙,努力实现由“圈地卖风景”向“圈地聚人气”的华丽转身。

转型发展,必有阵痛。不容回避的是,在由“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少景区难免会出现收入减少、游客骤增、基层设施承压等情况。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些挑战更为严峻。正因此,想方设法挺过阵痛、破茧重生才是难点所在。这就要求景区积极树立大旅游观、大风景观,在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等方面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在政策供给、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同舟共济才能乘风破浪。

大好河山不应有“防偷窥”模式!随着“暑期档”的来临,各地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人们的出行意愿普遍高涨。在此形势下,被寄予美好期待的“诗与远方”应该被望见、被欣赏,而绝不应止于一堵高墙。(静子)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