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

近日,湖北省人社厅正式批复同意华工科技、长飞光纤、高德红外3家企业承接相关专业正高级职称评审权。这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以来,我省首次授予企业正高级职称评审权。

近年来,湖北推进评价主体改革方面一直在路上,2022年已授予6家企业副高级职称评审权。把人才评价的主动权交到用人主体的手里,并且不断向纵深推进,就是要打破职称评审中的“一尺量”“一刀切”,最大程度把个体动力激发出来、企业活力释放出来。

“评人的不用人,用人的不参评”“想用的人评不上,评上的人用不上”……过去职称评价标准单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发表论文和获得奖项是职称评审的硬指标,这种“唯论文”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发展。不完善、不科学的职称评价机制打压个体积极性,也抑制用人主体的活力。现实中,职称评审的传统模式存在不少问题,评价使用“两张皮”,“只看材料不见人”,难免存在一定的脱节、错配。有些技能人才在企业是“技术大牛”,却可能因学历、工作年限等不够亮眼,而无法获得评定。有企业反映:“出力最大的人,却可能职称最低,这让企业很犯难、很尴尬。”

企业是用人主体,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么评价人才,他们最有发言权。战场上,“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是一线作战的现实需要,也是能打胜仗的重要保障。企业在用人一线,听得见“炮声”,对市场的痛点、发展的需求,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判断。对企业人才的日常表现、真实水平、实际贡献,有着切身感知。职称评审越贴近一线、符合实际,人才评价也才能越公平公正。

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是行之有效的科学之举。按照“干什么、评什么”的原则,让用人主体“评人”“选人”,实际上落脚点在于更好地“用人”。按照职业属性和岗位职责对人才进行分类,量身定制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考核要素权重,有效解决职称晋升“玻璃门”问题,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把评得上的人用得好,人才的价值体现了,干事活力涌现了,人才红利被最大程度激发出来。

放权不等于撒手,松绑不等于松懈。用人主体可以“说了算”,但不是“随便说说”。职称评审权,不能落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对评审进行全程监管有必要,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保障职称评审的准确性不打折、权威性不缩水。职称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不断瞄准堵点、难点,敢于立起新标尺,打通四面八方的通道,在实践中寻求评价方式的最优解,让人才有动力、用人主体有活力。(余姝满)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