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住“生命线”,端牢“金饭碗”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6月25日是第三十三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这条“生命线”,端牢土地这个“金饭碗”。
回首处,“红线”历历,成果硕硕。人多地少,基本国情。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这些年来,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时刻绷紧耕地保护这根弦,牢牢守住了耕地这个粮食安全命根子。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过去10年来,我国实现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38.61%,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累计完成治理修复面积530多万公顷,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实现了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的目标……自然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果丰硕、业绩辉煌。
看当今,“红线”粗粗,奋斗昭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化作保护耕地的坚决行动和实践成果。《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全国耕地保护任务目标为18.65亿亩,保持到2035年不变。确保耕地数量不能减。为此,一系列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采取了“长牙齿”的硬措施,法制更严密、监管更严格。控用途,确保农田就是农田;提质量,确保农田必须是良田。节约集约,规划先行、机制保障、改革创新。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田”更健康,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让“田”更美丽,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而今“红线”更粗,成就更大。
抬望眼,“红线”赫赫,征程漫漫。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毋庸置疑,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守牢守好。它不仅关乎中国人吃饱和吃好的问题,还关系着发展全局和安全大局。这是我们的生存线,也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突破的底线。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职责使命,统筹发展和安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资源支撑。“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2950万亩,比“十三五”期间压减约300万亩。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比2020年降低15%左右。从数量到数质并举,再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多年来我们不断丰富耕地红线的内涵。要守牢守好耕地红线,需要我们建立更科学合理的配套制度体系,激发全社会保护耕地的内生动力、社会合力,把红线守得更牢、更实。征程漫漫,宏伟目标唯有奋斗成之!(许华凌)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