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接力“千万工程”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2003年6月,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二十年来,“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也为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提供实践样本和“源头活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地如何接力“千万工程”?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新画卷。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我国乡村幅员辽阔,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资源禀赋、年龄性别结构、群众现实需求等各有差异,不可能采取一成不变的实施方案。“千万工程”的成功实施,就是理性看待地区间差异,综合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基层群众现实需要,制定符合当地的实施方案。同时,还应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兼顾,把实际困难想到前面,把科学论证放到前面,把与群众充分沟通做到前面。应注重特色、分类实施、精准发力、有序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各项工作,要适度超前而不能盲目冒进,要量力而行而不能相互攀比。要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和不足,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但也要避免整齐划一,以免丢掉原有特色。
坚持走生态致富新路子。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就应当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就必须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充分调动生态资源禀赋。如在不适合发展规模化农业的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发展与当地条件高度契合的多元化农业,从而实现变劣势为优势。要通过环境整治、污染源治理以及“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将自然资源转化为集体经济,让当地村民因共享收益而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在好的生态环境上发展的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景观农业将进一步带动村民致富,让更多的当地村民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紧盯目标不动摇不折腾。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借鉴“千万工程”成功经验,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政策的稳定性,既“不刮风搞运动,也不超越发展阶段提过高目标”。要按照“定一项、干一项、成一项”的工作思路,通过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从“千村示范”到“万村整治”、再到“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千万工程”渐进式迭代升级、不断深化,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
压实乡村振兴各方责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不例外。因此,各级各部门,尤其党员干部要压实乡村振兴各方责任,在认真学习研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认真谋划。要组织农技人员到农村一线开展技术攻关和技能培训。要积极引进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领军人才,盘活各种乡村资源,实现乡村多元化增收。同时,还要充分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要学习“千万工程”激发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的做法,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实现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广度、深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各地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奋力推进,努力让美丽中国、城乡共同富裕的梦想早日变为现实。(辛晨曦)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