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乐见有更多公共技能实践基地建到田间地头
风景很漂亮,但缺少风味独特的美食;沿江开起了一家家餐厅,但都是“野生”农家乐,没有网红设计感……这是慈溪市胜山镇四灶村书记周国忠长久以来的困惑。6月16日上午,由市人社局和慈溪市胜山镇共建的公共技能实践基地在四灶村揭牌,一大批最强技师将被引入四灶村,为村民培训技能。(6月18日《宁波日报》)
用技能赋能,为乡亲们走上共富路加一把力。日前,宁波市根据前期和镇村的需求对接,职能部门根据相关需求和村建设规划,结合村产业特色,把公共技能实践基地建到村头,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上门培训。如今不仅有宁波技师学院等一批技能高手走进当地乡村,而且还有技能帮扶队成员入驻乡村。除了教乡亲们特色农家菜烹饪、农家特色点心制作、汽车日常养护知识,还结合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红菱、葡萄等水果上市,推出农村电子商务、抖音直播等操作技能培训;甚至连“一老一小”日常照护知识和技能、如何打造美丽乡村美景都开展面对面说、手把手教。无独有偶,近日,河北省行唐县委人才办特邀省林草局专家技术团到行唐县九口子乡鳌鱼村深入田间地头为枣农开展红枣管护技术现场培训。培训现场,技术人员分别从枣树的修剪、嫁接、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科学专业的培训,并就红枣标准化生产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内容进行了现场教学,对枣农们提出的实际问题耐心地答疑解惑,向枣农发放技术手册、科技书籍、修剪工具等实用物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任务在农村。人才振兴、技能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此,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对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毫无疑问,宁波市通过调研,把公共技能实践基地建到村头是有益探索,旨在加强乡亲们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方式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增产增收,有利于全力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之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因此,各地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这就需要各地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不仅要引来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更要探索创新,精细化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技术人才等的技能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内在支撑。还应加大对广大乡村劳动力的专业化培训力度,通过专题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专家授课等方式,补齐技能短板。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需要“土专家”“田秀才”。期待各地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把更多公共技能实践基地建到田间地头,加快培育更多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乡亲们实现共同富裕。(王小梅)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