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高校就业服务“重面子”更要“重里子”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不让高校提供的“热心”就业服务“货不对板”,既要求相关部门改革单纯以就业率为标准的高校就业工作考核制度,又要求高校精准施策、务求实效地丰富劳动技能培养手段。

随着毕业季临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线上线下招聘、双选会、一对一帮扶……目前,各地各高校正使出浑身解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然而,如此的“热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买账。一些学生抱怨学校开展就业服务“形式大于内容”,有学生表示学校提供的招聘岗位与专业无关,还有学生因学院强制“拉人头”对就业指导课程产生逆反情绪。(6月19日《工人日报》)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教育部开展了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各高校多措并举,以更加热心的服务促进广大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有力坚定了广大学子的求职信心,进一步稳定了就业市场和社会预期。

但我们也应看到,各高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并非十全十美。比如,一些高校为完成就业考核任务,频频催促毕业生确定就业去向,对其是否已真正就业则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一些高校在就业服务方面只重“面子”而忽视“里子”,致使提供的“热心”服务“货不对板”而遭到吐槽。

高校使出浑身解数却“热脸贴冷屁股”,病根在于单纯以就业率数据为标准的高校就业工作考核机制。面对就业率决定就业工作成败的考核“指挥棒”,不少高校宁可搞“数据美容”,也不愿更新服务理念、实打实地指导毕业生就业。鉴于此,高校还应摒弃“唯就业率论成败”的就业工作理念,用心用情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

从过往的实践经验看,高校提供的“热心”就业服务“货不对板”,一个重要因素是就业供需信息的不匹配。高校作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信息的“第一站”,必须结合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毕业生建立台账,根据学历条件、个人意愿精准匹配岗位,让求职目标更具体。换言之,高校只有在促就业信息的匹配上做足绣花功夫,才能提升毕业生就业的实效性,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各尽所用的双向奔赴。

从深层次上看,高校提供的“热心”就业服务“货不对板”,虽然与学校力量不足难以全面精准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服务需求众口难调等因素有关,关键在于毕业生能力与实际需求不相符。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专业课程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的问题客观存在,高校即使再“热心”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也因“人岗不适”问题的掣肘而收效甚微。所以,高校要让自己提供的就业服务能使毕业生真正受益,还应为在校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其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就是高校要积极引导企业以更明确的用工需求参与人才培养,为应届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实习机会,合力提高应届生的劳动技能。一旦校企合作培养“人岗匹配”的劳动者形成了良性循环,那么高校为毕业生提供的“热心”就业服务必能实至名归。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不让高校提供的“热心”就业服务“货不对板”,既要求相关部门改革单纯以就业率为标准的高校就业工作考核制度,又要求高校精准施策、务求实效地丰富劳动技能培养手段,在“重面子”的时候,更要“重里子”,一切以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根本目标,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热心”就业服务,助力广大学子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张智全)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