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上健康咨询乱象亟待“诊治”
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健康咨询问诊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部分回复内容过于随意、回复内容包含虚假信息、冒用他人身份提供健康咨询、打着“健康科普”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等现象。此外,医生误诊、先药后方、AI开处方药、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等问题也屡见不鲜。(据6月7日《法治日报》报道)
作为线下问诊的有效补充,网上健康咨询释放了线下医疗资源,为不少患者提供了便利,患者不需要再线下跑腿排队,只需要借助网络就能咨询心仪的专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不容忽视的是,互联网健康咨询问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提供虚假医疗咨询服务;没有接诊却不退款,问诊价格缺乏标准;开处方药不开处方,审核环节形同虚设;患者信息存在泄露风险,或被利用实施诈骗。
网上健康咨询平台乱象丛生的背后,暴露出有效监管的缺位。不少平台为谋取利益,采用“AI开处方,客户直接取药”的模式,处方开具、审核环节形同虚设,给患者用药安全埋下了风险隐患,而这些情况鲜见被监管部门处罚。
有效遏止网上健康咨询服务乱象,需要监管服务与完善制度并重,多角度发力共同应对。近年来,为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有关部门出台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唯有这些规定得到有力落实,才能够规范市场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方面,要针对实际出现的制度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完善配套法律解释、健全配套法规制度,堵上漏洞。比如,对仅由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的,完善后的制度应当明确与“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一样,直接追究医疗机构的责任。
另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要依据现有规定积极履职尽责,清除网上健康咨询虚假广告、虚假服务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严格建立行政许可制度,完善当地互联网问诊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电子注册系统,认真核验从业人员资质等。监管部门应完善患者在线的知情同意、监管者后台的审核提醒等机制,实现全程动态监管。
广大患者需要自觉按照国家对网上健康咨询定义的服务范围提出相关服务,不给网上健康咨询超圈服务创造机会。(余明辉)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