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求解”到“优解”,让调查研究“成色足”
当前,全党正大兴调查研究,一个话题讨论度很高: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看什么?现实中,有人先入为主,带着论点找论据,把调研变成结论的预设;有人调而不研,装一兜子材料回来,汇报一下就草草了事;有人高谈阔论,调研报告看似漂亮,里面却没啥干货⋯⋯这样的“调查研究”,既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带偏决策方向。怎样才算好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作过精辟概括: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要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必须突出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既明确调查研究的主题,避免“随大流”,因地制宜制定调研的“课题”,方能明确调查研究方向。同时,调查研究必须“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避免把大量功夫用在调查和收集材料上,而不在研究和分析上用功,这样的调查研究并不是一项完整的工作,着力在解决问题上用心,寻找“最优解”上着力,切实把纸上的“金点子”变成促进发展的“金钥匙”,让调查研究在解决问题上见成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成色。
从“审题”到“求解”,让调查研究“思有方”。思路决定出路。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个“堵点”,在疏通这些“梗阻”上下功夫,既立足全局高度,提升对调查研究这项工作的思想认识,也充分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能对国家战略的意图有更准确的把握,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审题更准,确保调查研究的方向更准。当然,做好调查研究,“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这是对存在问题的探索、分析、解决的过程,切不可先入为主,方能真正地找到问题、找准问题,为思考解决的方案准确“导航”。
从“求解”到“解析”,让调查研究“谋有据”。“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在这个形象的比喻中,调查研究才是解决问题的“重头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需要保持耐心、下大量细致的功夫来做,而最终解决好问题就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求解”的过程中,善于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解析”出现的问题,既能细致入微、不弃微末,让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完善,更能收集更丰富、更有说服力的“依据”,从而作出科学决策。
从“解析”到“优解”,让调查研究“成色足”。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准确分析,科学决策,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问题解决,促进事业发展。当然,问题解决是否彻底,是否赢得群众的满意,关键在做好回访工作,从解决的方案中看到遇到的新问题,着力在推动一系列问题上下功夫,方能让“解法”成为“优解”。同时,对于一些源头上的问题,必须以“创造性思维”来破解,善于跳出原来的思路,在创新上赋予新的活力和动力,不断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更好实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千招万招,不抓落实都是虚招;千忙万忙,落而不实都是白忙。调查研究探索的“优解”要变成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好声音”,关键在压实责任,明确“谁来干”的问题,限时完成任务,做好跟踪管理,确保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做得更实,更见好结果。(婧蓝)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